在運用航母用蒸汽彈射器技術上,蘇聯費盡周折也未搞成功,只好另辟蹊徑,想出依靠艦載機自身動力,通過甲板滑行起飛的辦法。但此舉要求飛機能夠逆風起飛,且滑跑距離很長,天氣情況稍差一點,就難以正常起飛。飛機在滑跳起飛中會因消耗燃料,導致滯空時間縮短和攜帶武器量的減少,嚴重影響戰鬥力發揮。
如今,美國依仗這個“獨門功夫”,對盟國也是吆五喝六,英國CVF和法國PA2航母計劃幾經波折,才得到其蒸汽彈射器。其他與美國有親疏之分的國家只好尋求搭載垂直起降飛機的輕型航母,其戰鬥力可想而知。
同這些技術層面的溝溝坎坎相比,建造航母,最重要的是需要國家下持久的戰略大決心。除了前面談到的技術因素外,要把航母真正製造出來,還需要國家持之以恒的政策支持與資金投入。航母建造是涉及整個科技產業鏈的“系統工程”,沒有強大的國家綜合實力做後盾,航母是不可能完工的。反之,研製航母也能帶動數百產業、數千企業的發展。此外,航母造價不菲,但建成後日常維護和保養費用也是個無底洞,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作基礎,普通國家往往只能“望艦興嘆”。這從另外的角度說明,建造航母是重大的國家戰略行為。
美國戰略學者赫爾布特認為,衡量是不是軍事強國有兩大硬件指標:能否研製各類先進的電子設備,能否製造超大型的陸海空兵器。而對於深藍或遠洋海軍而言,建造航母正是最重要的強國標誌。當今,美國國會始終保證維持12支航母戰鬥群作戰及訓練行動的經費。他們的理由是:“也許航母在未來戰爭中不堪一擊,但充其量也不過損失航母而已;但如果不建造它,我們失去的將是整個海上霸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