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部出海口主要依靠穿越日本九州島與台灣島之間的琉球群島諸海峽水道,進入太平洋。適合海軍艦艇自由穿越的出海口包括4條:東海——大隅海峽——太平洋;東海——橫奄水道——太平洋;東海——宮古水道——太平洋;東海——與那國島西水道——太平洋。以上海峽水道或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的“用於國際航行的海峽”,或者峽寬超過24海里 、擁有公海航道,包括潛艇在內的中國海軍艦艇可以自由穿越,無須通告日方。
南部通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出海口主要有4條:台灣海峽——巴士、巴林塘海峽出海口(即北海、東海艦隊艦艇經台灣海峽進入南海後折向東,穿越巴士海峽或巴林塘海峽進入太平洋);南海——新加坡海峽——馬六甲海峽——印度洋;南海——巽他海峽——印度洋;南海——民都洛海峽——望加錫海峽——龍目海峽——印度洋。以上海峽水道或為國際航運要道,或者需要穿越印尼等群島國水域,艦艇通行將受到國際海洋法及沿岸國國內法規的一定限制。
美日合圍中國海軍出海
目前的9大出海口中,真正能夠經常利用的僅為3至4條,且與美日印等國艦艇進出大洋的航線相互重叠,監視與被監視、跟蹤甚至惡意挑釁的情況隨時都可能發生。比如,此次中國軍艦通過公海水域,日本海上自衛隊就派遣軍艦以及直升機實行24小時跟蹤、拍照,並且干擾中國軍艦正常航行。
除了“地理島鏈”的限制,中國海軍還面臨著“兵力鏈條”的封鎖。從海底聽音器群,到電磁監測系統,從P-3C偵察機到海洋監視衛星,幾乎每一個出海口附近都處於美日嚴密監控之中。如日本在宮古島、福江島增設的電磁監聽系統,其截收天線高達30米,經過多套系統交叉比對和三角測量,可自動定位解放軍的電磁波輻射源及相關技術參數,對由渤海、黃海海域南下的中國艦只實施有效電磁監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