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上高原的官兵們來不及調整,把背包一放,就投入到搜救中。
“來,聽我口令,大家一起拉,1、2、3……”4月16日,在玉樹龍達路的一片廢墟上,一串沙啞的聲音過後,傳來了官兵們使勁的吆喝聲和石板的摩擦聲。
指揮官兵營救被困人員的,就是連續奮戰了33個小時的連長姬曉軍。頭髮蓬亂、兩眼通紅、嘴唇幹裂發紫的他,衣服、皮鞋上滿是塵土,手上密布著一道道血印。
33個小時的時間裡,姬曉軍唯一的休息就是蹲在地上啃包方便面,喝瓶礦泉水。當幸存者被安全救出,姬曉軍再也撐不住了,一下子坐在了地上……
從汶川到玉樹,時移地異,不變的是軍人的使命、擔當,還有那對人民的濃濃深情。
高原稀薄的空氣,只有相當於平原60%的含氧量,抬腿舉手都分外費力,官兵們忍著劇烈頭痛和一陣陣眩暈,咬緊牙關堅持搜救。用切割機、鋼絲鉗把樓板鋼筋剪斷,用起重機、吊車將一塊塊沉重的坍塌物吊走,為了不傷到幸存者,他們甚至用手掏、挖、刨,手套被磨破,手指磨出血卻毫不減速。實在堅持不住,就捂著胸口靠在一邊喘幾口氣,隨即又投入到緊張的救援中。
“我多躺1分鐘,就耽誤救人1分鐘。”蘭州軍區駐甘肅某部20歲的戰士侯永強說。發燒38.5攝氏度的他,被戰友們強按在帳篷裡輸液。
“有人嗎?下面還有人嗎?”官兵們向著廢墟下一遍一遍地呼喊,仔細細地搜尋,本被家人認為已經遇難的女孩次乃擁青,就是在這樣一遍遍的呼喚聲中於廢墟下發出了微弱的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