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聚集二炮導彈築巢人:一部鮮為人知的工兵史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14 10:41:37  


精心施工。
 
  一部鮮為人知的“工兵史記”

  在史料、地圖和浩如煙海的檔案中,尋找當年神秘之旅的聚散遷徙,非常耗費精力卻充滿鈎沉驚喜。

  在他們的軍史館裡,有10多枚鮮紅的印章,記錄著他們的編制調整與歷史沿革。以此為索引,如同閱讀一部半個世紀厚的“工兵史記”。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從歷史出發,他們開始了東進西拓、南征北戰的艱辛歷程。伴隨他們的是一次次突然下達的特殊任務,是一張張轉隸改建的悄然命令。

  1966年,第二炮兵組建。這支誕生於“兩彈一星”戰場的特殊部隊,劃入了共和國最年輕軍種的戰鬥序列,擁有了一個嶄新的名字:第二炮兵工程部隊。

  從此後,他們踏上了同樣“前無古人”的一次長征——為導彈築巢,為導彈發射築陣地,沒有一個樣本,沒有一片圖紙,沒有一人曾經經歷,沒有一事可供借鑒。他們,又一次從零開始。

  說不清最初面對蒼茫群山,他們有過多少茫然四顧;說不清插下第一把鐵鍬後,他們有過多少徹夜思考與爭論;也說不清在工程最緊張的巔峰時刻,他們有多少次面對抽調部隊千里轉戰命令的驟然而至……

  徐霞客曾寫到:“丈夫當以朝碧霞,而暮蒼梧。何以一隅所限耶?”這是旅行者眺望遠山時的浪漫理想。然而對於第二炮兵工程部隊而言,這是家常便飯,是懷揣任務命令、肩負祖國重托和歷史使命的慷慨出征。

  而且,在上一個工地與下一個戰場的轉戰中,他們常常只有出征,沒有凱旋。

  沒有凱旋的風雨征程,鍛造出鋼澆鐵鑄的國防工程,鍛造出鋼澆鐵鑄的工程部隊。沿著這部史記的編年索引一路走來,今天,我們可以領略到這支“流水的營盤”上屹立的“鐵打的部隊”的風采——

  第二炮兵某工程設計研究院。這是戰略導彈部隊的“工程設計師”,肩負國防工程勘察、設計和研究任務,從最初幾張舊桌椅、一幅繪圖板起家,發展到今天高科技人才雲集、幾十個專業門類齊備的設計科研領軍群體。半個世紀以來,完成勘察設計項目不勝枚舉,完成的設計圖紙面積可以覆蓋北京城,獲軍隊優秀設計獎6項、軍隊優質工程獎5項、軍隊科技進步獎19項,科研成果轉化率達100%。

  第二炮兵某工程指揮部。這支部隊參與承建了北京人民大會堂、毛澤東紀念堂、北京地鐵等著名的首都工程,以及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基地、第一個導彈陣地等建設,數十項工程載入新中國優秀建築史册。隨手翻翻大學建築系課本,不時就能翻到他們的傑作。只是,那裡沒有他們的名字,他們的名字是以他們奉命承建的第一個重大國防工程的代號命名的。伴隨著部隊的成長壯大,這個代號成為番號,歷經轉隸,不曾改變,這恐怕在全軍都非常罕見。究其原因,有人說,是因為當年的工程建設質量在軍隊各級領導心裡印象太深了,歷盡風雨洗禮依然不可磨滅。

  第二炮兵某工程技術總隊。從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塔架,到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塔架,這支部隊與開天辟地的“兩彈一星”事業休戚與共。直到今天,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仍然在使用的發射塔架,也是總隊官兵的傑作。在戰略導彈部隊的戰功簿裡,這支部隊從安裝第一個導彈陣地開始,先後完成了不同型號導彈的陣地安裝任務……
  這就是今日第二炮兵工程部隊。導彈昂首蒼穹,他們俯身大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