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智庫:中國海軍站在了歷史十字路口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8 11:01:29  


 
  不過,雖然北京的確表現出了一些自信的跡象,但中國領導人仍側重於向世界展示一個負責任的全球參與者的形象。至於海上力量發展問題,北京目前已經走到了“斷然否認會適得其反”的階段。 

  事實上,否認是徒勞的。簡氏防務周刊2008年刊登的衛星圖片便顯示出中國在其海南島南端建造了潛艇設施。因此,北京不再否認解放軍海軍實力的迅猛發展,轉而側重平息它國對中國意圖的關注。這使中國領導人可向國外觀察家展示其不斷變化的現實,同時聲稱這是對國外要求中國提高透明度的回應。 

  北京在亞丁灣執行反海盜任務的方式,凸顯了其為證明自己負責任及良性意圖所付出的努力。但國外觀察家仍強調稱,中國海軍是在實際行動中汲取經驗,為戰時環境下做準備。為了平息國際社會對中國擴張意圖的擔憂,北京最近表示中國正在考慮放棄不在海軍建設軍事基地的自我限制。 

  2005年,傑出的外交事務專家、目前中國領導階層的長期顧問鄭必堅清晰地闡述了中國“和平崛起”的概念。後來,在意識到“崛起”一詞語在國外或許具備負面的含義,因此便改為了“和平發展”。在當前無法簡單忽視或否認中國正作為地區軍事強國崛起的事實的情況下,這個概念是極其必要的。在解放軍海軍成立60周年慶典和國際艦隊檢閱儀式上,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強調了這次多國海軍行動的主題——“和諧海洋”,他宣稱中國“絕不會尋求霸權,也不會轉向軍事擴張和軍事競賽”。 

  不過,雖然“和平發展”的構想確實有吸引力,但鑒於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步伐是如此之快,因此北京政府將會花費更長時間使國際社會確信:中國的崛起不會動搖現有秩序。實際上,中國領導人已經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既希望保持自己良好形象,又想要使用本國日漸成熟的海軍力量。在北京政府試圖控制本國專屬經濟區(EEZ)內外國軍隊的行動中,這種困境體現得異常明顯。日益現代化的海軍和民用艦隊,賦予了中國更強的環境感知能力以及在專屬經濟區內快速反應的能力,與美國、越南和日本之間尷尬對抗,偶爾會引來國際社會的監督。 

  然而,隨著中國航母項目的推進,維護自身“和平發展”的形象對北京來說很可能會特別困難。毫無疑問,航母是力量投射最重要的象徵。甚至中國國家媒體也承認說,航母通常被認為是“霸權的象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