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國慶閱兵最大亮點:解放軍作戰體系初具規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02 01:14:30  


10月1日,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大會在北京舉行。這是空中梯隊中的殲-10殲擊機梯隊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新華社
 
  殲-10能不能打敗F-22是個偽命題 

  在軍事愛好者當中,有一個討論很熱烈的話題,就是殲-10能不能打敗F-22,或者殲-10能不能擊落F-22。我的回答是,這個話題是一個偽命題。兩型先進的裝備處在完全架空的狀態下,去判斷誰能打敗誰,這顯然不合理。因為在未來交戰當中,任何先進裝備都依賴於一個作戰體系,誰能夠占據最後的優勢,不僅僅取決於單件裝備本身的性能,更多取決於體系作戰能力。 

  這種事例,之前我們也看到了不少。比如在科索沃戰爭中,南聯盟裝備了米格-29,按當時國際標準是第三代戰機;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空軍主要的單件裝備也是三代戰機。三代戰機對三代戰機,但是南聯盟空軍卻大敗,戰績為零。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這就是體系作戰下的不平衡狀態。北約空中力量具備一個完善的、先進的作戰體系,這個作戰體系由包括預警機、電子干擾機在內的信息戰裝備。在這個信息戰裝備的支撐下,單個的戰鬥機能夠形成最大的戰鬥力,最大的優勢。反過來,南聯盟一方基本上沒有這樣一個配套的體系作戰能力。那麼,它的三代戰機基本處在獨立作戰、單打獨鬥、眼盲耳聾的狀態。因此,作戰的結果出現了一邊倒的結局。這就體現出來了體系作戰在未來戰爭中的決定性作用。 

  可喜的是,這次閱兵當中,我們看到了這些年解放軍現代化建設中,機械化和信息化兩步同時走,獲取了一定的成果。機械化和信息化並舉的發展道路已經使我們初步形成了一種體系作戰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專題: 新中國成立60周年 大閱兵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