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資委調查洋賄賂案 網友指“老子查兒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8-25 09:41:02  


  中評社北京8月25日電/8月21日,就美國控制組件公司近日承認行賄多家中國國有企業職員一案,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已成立專門調查組就此事進行調查。目前,國資委已責成相關企業紀委組織人員進行調查,並要求企業將調查結果及時上報。“國資委專組調查洋賄賂”並未贏得叫好聲,很多網民對國資委的調查效力表示質疑,認為中紀委等權威部門更應介入調查。法律界人士則建議中國司法部門應積極主動介入,同時中美司法部門也可借此機會推進打擊腐敗的合作。

  “老子查兒子”被指“荒唐”

  經濟參考報報道,國資委介入“CCI行賄案”調查,在網絡上並未引起太多積極的響應。一方面,網民指責中國官方“反應遲緩”是對腐敗的縱容。

  署名“大學中南孫錫良”的作者在人民網強國論壇刊文指出,中國的反應為何如此遲鈍?“CCI案”從暴露到現在其實已經有很長時間了,按理說國家早就應當由某些部門出來表態,因為涉及的基本上都是國有大型企業,代表的是國家經濟形象,按國際慣例,這樣的事件一旦暴露,司法部門應當首先介入,不管事情是真是假,早調查早主動,晚調查更被動,如果案情屬實依法處理也是對國內、國際的一個很好交代,如果情況不實,也及時維護了中國國企的良好形象,躲躲閃閃地處理到底是何意?

  另一方面,不少網民提出國資委調查央企,無異於“老子查兒子”,他們質疑這種調查能查出什麼結果來?認為此舉堪稱“荒唐”。

  作者“大學中南孫錫良”質問:“國資委口口聲聲說‘央企是它的大兒子’,涉案企業又恰恰以央企為主,老子查兒子怎麼查?查出來了又能怎麼樣?能達到懲治腐敗的效果嗎?能洗清中國企業的污點嗎?荒唐的介入只會有荒唐的結果。”

  “司法部門介入”呼聲高漲

  不少網民在表達了對國資委調查的不信任後呼籲,中國的司法機關不宜繼續沉默,而應立即做出反應,將此案追查個水落石出。天涯博客博主“文中思”表示,在不成文的“國際共識”中,各種形式的跨境“洋賄賂”犯罪行為,都是屬於司法機關才有權偵察和審理的涉嫌犯罪行為。簡言之,這樣的制度安排並非是國際社會利益博弈的需要,而是出於“法制社會”信仰司法正義的需要。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法律界人士認為,企業自查這一行為並不具備法律效力,司法機關才代表公權力,查出的結果才具有法律效力。司法機構介入與企業自查有很大區別:司法機構在查案過程中有更大的權力,如可查詢個人銀行賬戶、與哪些人來往及消費情況,但企業法人或許只能通過銀行卡看到職員的工資卡進出情況,並沒有權力查詢個人其他銀行賬戶;其次,司法機構的調查更加嚴密,而企業法人更多的是紀委和監察部門,在調查取證的方式、方法、技能上相比司法機構要稍遜一些。另外,司法機構所查出的結果更具說服力。目前不少企業已通過自查方式得出了暫時的結論證明職員的清白,其實如果通過司法機構來證實,更具公信力。

  《每日經濟新聞》刊載作者楊濤文章指出,司法機關在一次次的“行賄門”被曝光後的按兵不動,公信力將在這一次次曝光中淪喪。司法機關面對一次次的曝光卻不主動查處,人們就有理由懷疑司法機關是否在有意包庇這些企業與官員,懷疑是否因為司法機關的按兵不動讓更多的企業和官員肆無忌憚。最終,人們可能將“行賄門”的憤怒轉嫁於司法機關。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