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空軍缺乏軍用大飛機制約作戰能力提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16 11:40:56  


國產新型運九運輸機想像圖。
  所謂航空軍事運輸,便是指軍隊利用運輸機、直升機等航空運輸工具,運送人員和物資的運輸,是軍事運輸的一種方式。航空運輸具有快速、機動、運租遠、受地理條件限制小等特點。是部隊快速機動,運送和補給物瓷裝備,運送傷病員等的重要手段。

  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8.0級的特大地震,大地震災害給我國人民造成了巨大生命和財產損失,數萬同胞在這次地震災害中失去了生命。地震發生後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統一領導下,有近13萬部隊通過各種方式趕往災區執行抗震救災任務。我人民解放軍在此次抗震救災的決戰中不怕疲勞,不顧個人安危全力解救被困群衆。他們的出色表現不僅使得國內民衆為之動容,也得到了關注汶川地震的世界各國人民的廣泛贊譽。不過由於地震原因造成通往重災區的陸路交通幾乎全部中斷。為了讓救災部隊能够在最短的時間到達災區,空軍和陸航部隊便成為了此次抗震救災的主力。

  由於道路阻塞地面部隊難以火速趕赴災區,空降部隊在_定程度上緩解了因道路阻塞而又急需救援人員和物資運抵災區的矛盾,由此顯示了運輸機獨特和難以替代的作用。地震的最佳救援時間是震後的72小時,在與時間賽跑的抗震救災中,空中運輸無疑為救助傷員爭取了更多寶貴的時間。然而盡管在此次救援行動中,中國空軍運輸機部隊和陸航部隊表現得非常出色,但是由於被困群衆太多,需要投送的救災部隊和物資數量龐大,而執行救援任務的運輸機和大中型直升機數量又十分有限,因此在救援過程中我們還是暴露了很多問題,如果我們把這次抗震救災看作是一次在西南山區作戰的戰略投送和後勤保障任務,那麼我們在此次軍事行動中的成績還遠不能讓我們樂觀,這里面有太多的東西值得總結。

  中國軍隊歷史上最大的空中救援行動

  此次四川大地震是發生在中國西南部多山地區,此類區域在地緣政治和軍事地理學中通常不是重大戰略軍事行動的地點,交通綫的缺乏和進入的困難,是此類地區不是大規模軍事行動最適合場地的主要因素。而在威力遠超過人類現今擁有的軍事破壞力量的8.0級淺層大地震瞬間形成巨大破壞後,四川大地震的救援工作是在外部環境對軍隊的機動能力形成重大障礙的前提下展開的。

  從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時28分地震發生後到13日6時30分,不到一天時間,解放軍和武警部分投入抗震救災的兵力達16760人。其中解放軍11760人,武警5000人。解放軍在13日將11420官兵空運到成都附近,更創下解放軍軍史和中國航空史上單日出動飛機最多,飛行架次最多、投送兵力最多的航空輸送行動紀錄。13日,總參謀部下令濟南軍區、成都軍區和空軍向災區緊急增援34000多人,采取空中、鐵路和機械化機動方式,多路向災區開進。由於震中汶川災區的交通完全被塌方巨石和大裂縫阻斷,救災部隊地面機動進展緩慢,接總參謀部命令,駐湖北的空降軍某師派出一個傘兵連先搭乘運輸機,在四川汶川、理縣、茂縣、北川等重災地區選擇合適傘降點。

  與此同時,有“鐵軍”之稱的濟南軍區某集團軍某紅軍師所屬“葉挺獨立團”的180名官兵。於13日13時乘坐中國航空大型客機升空,拉開了中國“鐵軍”官兵空運四川汶川災區的序幕。14日13時03分,空軍伊爾-76型運輸機在汶川境內成功傘降15人。濟南軍區某紅軍5000名官兵,14日上午也通過空運到達四川地震災區,這是中國軍隊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空中救援行動。

  有待解決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