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軍海軍022隱身導彈艇防空火力發射。(資料圖)
|
沿海防空與近海防禦戰略
上一期《艦船知識》雜志“藍色PK台”中用了很大篇幅討論了我國沿海防空面臨的問題和解决辦法,最近我刊接到了一些讀者來信願意就此問題進行深入討論。其中有一位署名戴延的讀者在來信中認爲,要徹底解决我國經濟建設與沿海防空的矛盾,還是要重新認識、定位我國的“近海防禦”戰略,加大海上的防禦縱深。爲此,我們將來信主要內容刊出。
我國“近海防禦”戰略的演變從曆史上看,我國海軍軍事戰略的發展是隨著我國國家戰略和海軍作戰能力的提高而發展的,其反過來又對海上力量類型提出了越來越高的需要。
海軍發展初期的“近岸防禦”1949年初,毛澤東在《目前的形勢和黨在1949年的任務》一文中指出:“1949年及1950年,我們應當爭取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軍及一支保衛沿海沿江的海軍”。可見建國初期,考慮到海上技術兵器的匱乏,我們的戰略目標是建設一支保衛邊海防的“近岸防禦”型海軍。對海軍能力的要求,甚至包括了內陸大江兩岸地區的防禦。但是這種情况很快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而得到了改變。1953年2月,毛澤東主席在視察海軍艦艇部隊時,親筆寫下了“爲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軍”的題詞。當時我國正處于朝鮮戰爭的陰影之下,這一題詞反映出了雖然當時海軍只具備“近岸防禦”甚至內江作戰能力,但已經將反擊强國侵略作爲了海軍建設的長遠戰略目標。在這一時期,我海軍利用小型快速艦艇,依托近岸島嶼與美蔣海軍爲奪取我近海控制權發生了激烈爭奪,幷最終取得了勝利。
改革開放後的“近海防禦” 在1970年代末,以鄧小平同志爲領導的新一代國家領導人對世界形勢作出了前瞻性判斷,預見我國的萬里海疆將成爲我國抵禦霸權主義侵略的主要方向,但考慮到馬上來臨的全面經濟建設,提出了“建設一支精幹、具有現代戰鬥能力的海軍”的指導思想,幷在1979年8月視察海軍艦艇部隊時寫下了“建設一支强大的具有現代戰鬥能力的海軍”的題詞,幷一再强調了海軍建設“要精、要現代化”。從上述題詞可以看出當時强調“精幹”、而不提“規模”;也沒有要求“戰役”或“戰略成懾”能力,甚至沒有用更模糊的“作戰”能力,而是提出了“現代戰鬥能力”。但同時鄧小平同志高瞻遠矚地指出:我們的戰略是近海作戰。這應該看成是我國海軍由“近岸防禦”戰略向“近海防禦”戰略轉變的轉折點。這一時期我海軍中小型艦艇力量曾與南海周邊霸權國家發生過多次激烈戰鬥,爲爭取我國南海權益作出了巨大貢獻。但這些爭議也暴露出了我國中小型艦艇力量在“近海防禦”行動中缺乏綜合作戰和後勤保障能力。
進入新世紀的“近海綜合防禦”新世紀到來之前,以江澤民同志爲核心的我國第三代領導集體十分重視海軍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大决策,這使人民海軍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在海軍成立50周年時,江澤民主席爲海軍題詞稱:“爲建設具有强大綜合作戰能力的現代化海軍而奮鬥”。這一題詞與前兩代領導人明顯不同,這是對海軍全面建設的要求。當然這里所說的“綜合作戰能力”可以理解爲海軍航空兵、潜艇、水面艦艇、海軍陸戰隊等各種海軍力量,也可以理解爲常規和核反擊等火力類型。這時海軍的“近海防禦”的內涵是對“近海綜合防禦”能力的追求,這在2002年12月9日發布的((2002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中得到了說明。該報告在第三章武裝力量一節中指出:“海軍由潜艇部隊、水面艦艇部隊、航空兵、岸防兵和陸戰隊等兵種及專業部(分)隊組成。潜艇部隊編有常規動力潜艇部隊和核動力潜艇部隊,具有水下攻擊和一定的核反擊能力”。在這一時期我國艦艇編隊多次橫跨太平洋、印度洋等進行遠洋出訪,海軍航空兵規模不斷擴大,潜艇深海訓練逐步頻繁,海軍陸戰隊也加入到了人民海軍的行列。這時的海軍才真正成爲了多兵種聯合的綜合性海上力量。
新時期的“近海縱深防禦” 隨著我國新一代水面艦艇和潜艇部隊的壯大,海軍對我國近海範圍的海域縱深控制能力愈來愈强,實際已經形成了“近海縱深防禦”能力。2006年12月我國公布的((2006年中國的國防》政府白皮書,在第二章論述“貫徹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中指出:“海軍逐步增大了近海防禦的戰略縱深,提高海上綜合作戰能力和核反擊能力”。可見,海軍在綜合防禦的基礎上提出了增大近海防禦戰略縱深。而在軍兵種建設中,該報告提出:“加强適應信息化條件下作戰需要的海上機動兵力建設,增强近海海域的整體作戰能力、聯合作戰能力和海上綜合保障能力”。這是對海軍海上機動能力和近海海域的整體作戰能力的要求,而這一能力無疑包括了近海縱深。這些要求標志著海軍“近海縱深防禦”戰略的形成,雖然“近海綜合防禦”和“近海縱深防禦”戰略都沒有脫離“近海防禦”戰略,但其內涵已經明顯不同。
從2006年12月的((2006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可以看出,我國目前仍奉行“近海防禦”戰略。而1997年版《軍語》對我國“近海”的解釋是:“靠近陸地的海區。我國的近海包括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台灣島以東的部分海域”。而這一解釋中所指海域實際就是所謂的“第一島鏈”內的海域,2006年美國《中國軍力報告》和日本、台灣近年的《國防報告》均承認中國在這一海域內的活動能力,幷認爲中國要突破“第一島鏈”就必須發展戰略潜艇和航母力量,但是實際上在新的威脅環境中,要真正履行“第一島鏈”內的“近海防禦”戰略,這種大型海上軍事力量的發展也勢在必行。
近海防禦戰略面臨的威脅與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