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外媒唱衰中國軍力論調 背後動機幷不簡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14 10:42:05  


平可夫稱台海戰爭若爆發解放軍燃油撑不過15天。圖爲解放軍海軍戰艦海上作戰演習。
  中評社香港1月14日電/“西方媒體總拿中國軍力說事,誇大者有之,貶低者有之,但其背後的動機只有一個,那就是幹擾中國走和平發展的道路”。

  國際先驅導報報道,一夜之間,中國軍隊似乎從“威脅巨大”變得“不堪一擊”。

  “燃油撑不過15天”、“第三代戰機打不了11天”……近來,加拿大《漢和防務》主編平可夫連續在美國合衆國際社發表文章,稱解放軍在對台作戰中不能持久。無獨有偶,近日亦有美國軍事新聞記者發表文章,宣稱“解放軍還不是一支真正的信息化部隊”。

  一向在西方媒體眼里“强大异常”的中國軍隊,緣何一夜間“失去了戰鬥力”?這背後有不小的背景。

  中國軍隊是只“紙老虎”?

  在《燃油制約中國作戰能力》一文中,平可夫以專家的口吻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對台軍事行動中,持久力不會超過15天。”在另一篇《中國的持久戰力》中,平可夫則以假設每天損失20至30架戰機的速度,得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三代戰機只能支撑11天至17天”的結論。

  而在美國《防務新聞》周刊駐台北記者溫德爾·明尼克一篇關于中國軍隊信息化建設的報道,則引述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委員拉里·沃特爾的話說,“在中國的整個軍事系統內,解放軍還不能形成一支完全意義上的數字化的部隊……解放軍缺少必要的綜合數據轉換系統。”文章得出結論,認爲“人民解放軍還算不上真正的高科技部隊”。

  背後動機幷不簡單

  在中國國防大學軍事專家李大光眼中,這些報道是不負責任,沒有說服力的。以平可夫的文章爲例,他認爲其中內容屬于主觀臆斷,只能作爲笑談。“暫且不論其數據的可信度,單他拿和平發展時期的數據去分析戰爭狀態下的情况,就脫離了實際和時代背景,是想當然的。”李大光告訴《國際先驅導報》。

  但正如宣揚“中國軍事威脅論”一般,唱衰中國軍力論調的背後,動機幷不簡單。

  李大光指出:“西方媒體總拿中國軍力說事,誇大者有之,貶低者有之,其背後的動機只有一個,那就是幹擾中國走和平發展的道路。”

  鳳凰衛視軍事評論員馬鼎盛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表示,我們不能揣測文章的主觀目的,只能看它起到的客觀效果。對于外媒唱衰中國軍力這一動向,馬鼎盛表示,“這只是一種聲音,也算不上是新動向了”。至于平可夫其人,“很多媒體都認爲他比較出位,比較特別,所以也喜歡引用他的文章。”

  專家提醒,目前正值台灣走向難料、台海局勢未明之時,外媒連續鼓吹中國大陸軍隊難以持久對台作戰的論調,大有爲“台獨”勢力打氣,在台海上空煽風點火的味道。

  泱泱大國不必介意

  李大光認爲,中國既不像它們說的那麽强大,也沒有它們說的那麽弱,中國不會爲外界的某種輿論而影響自己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堅定步伐。

  “中國是泱泱大國,你誇她也不會高興,你駡她也不會生氣。”馬鼎盛也發表了與李大光類似的觀點。他認爲,要是誰說上一句,中國都要有所反應,“那不是把自己的身份降低了嗎?”

  盡管西方媒體此類言論不足爲信,但專家指出,其蠱惑人心的作用不可被我們忽視,尤其是在媒體大量引用下,不可避免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要封住西方媒體的嘴,李大光認爲最好的方法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就應該主動出擊,以更爲開放的姿態,加强跟外軍的交流與合作,推動相互了解,讓謠言不攻自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