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解放軍東海艦隊現代級戰艦技術性能點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12 08:38:57  


解放軍東海艦隊“現代”級戰艦編隊停靠軍港。
  徐輝

  在中國海軍主力水面艦艇陣營中,也許找不到其他任何一型艦艇會像俄制“現代”級驅逐艦這樣毀譽參半。作爲中國海軍建軍以來引進的排水量最大的作戰艦艇,“現代”既有過“航母殺手”這樣的贊譽,也曾因在動力和艦體設計上的落伍而倍遭詬病。客觀地講,區區4艘“現代”艦幷沒有給中國海軍戰鬥力帶來脫胎換骨的質變。但不可否認的是,“現代”艦在中國海軍遠洋化進程中曾很好地扮演了一個承上啓下的關鍵角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技術篇:幷不現代的“現代”

  在對“現代”艦進行作戰能力作系統評估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確這樣一個原則一海軍艦艇編隊是一個有機整體,編隊中各型艦艇都是作爲整個系統中的一個組成環節存在的。要評價一種艦艇作戰能力是否優秀,我們首先要了解該型艦艇在整個編隊中的定位和承擔的具體作戰任務。

  如果該型艦艇能有效地完成其編隊所賦予的作戰任務,它就是優秀的,反之則是不合格。從這一原則出發,我們要評估“現代”級作戰能力的優劣,就必須將其放到前蘇聯海軍水面艦艇編隊中去,以其任務完成情况來進行綜合評估。“現代”艦與蘇聯海軍水面艦艇編隊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前蘇聯海軍戰略的核心內容一直都是“大戰略預備隊和中、近海堡壘防禦”。所謂“大戰略預備隊”,既指前蘇聯的海基核力量。蘇軍內部的分析表明,雖然陸基彈道導彈射程遠、精度高、投擲重量大,但在敵核突襲中生存概率低(不超過1%),與生存能力更低的空基戰略核力量一樣,只適用于先敵發射,用于第一次戰略核打擊。與此相反,海軍彈道導彈核潜艇生存能力强,在敵第一次核打擊下不易受損,更適合作爲整體核戰略中的戰略預備隊,承擔第二次核打擊和戰略威懾任務。在這樣的前提下,建設、保護和使用這支大戰略預備隊就成爲前蘇聯海軍的首要任務。

  爲此,前蘇聯海軍將周邊戰略潜艇發射陣位密集的挪威海、巴倫支海和鄂霍茨克海專門劃定爲“堡壘海區”,而其水面艦艇部隊的主要作戰任務也被確定爲——在岸基航空兵掩護下,與攻擊型核潜艇和其他兵種配合,殲滅敵方敢于進入前蘇聯中、近海堡壘區的航母編隊和攻擊型核潜艇等兵力,全力保證各“堡壘海區”的制海權,以保護作爲最高統帥部戰略預備隊的彈道核潜艇部隊的安全。此時的前蘇聯海軍水面艦艇部隊基本上是不考慮遠洋作戰的。到了上世紀70年代後期,前蘇聯海軍整體戰略開始逐步改變。經過多年積累,蘇聯國力日增、軍費充足,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前蘇聯海軍的觸角伸向遠海。

  戰略思想的調整直接影響到了具體的裝備發展。根據新的遠海作戰戰略,前蘇聯海軍將在岸基航空兵掩護範圍以外的海域與其主要對手——美國海軍正面對抗,爲此必須開發具備强大獨立作戰能力的新一代水面艦艇,以建立起一個可以和美軍航母編隊對抗的遠洋作戰體系。從70年代中後期開始,原蘇聯海軍陸續研制了包括“基洛夫”和“光榮”級巡洋艦、“現代”和“無畏”級大型驅逐艦以及“克里瓦克”Ⅲ型護衛艦在內等一系列新型艦艇。到了80年代初,這些艦艇相繼服役,前蘇聯海軍由此組成了當時世界上唯一可以和美國海軍航母編隊正面抗衡的遠洋水面艦艇編隊。

  編成上世紀80年代,前蘇聯海軍水面艦艇編隊的基本編成是——“基輔”級載機巡洋艦I艘、“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1艘、“光榮”級巡洋艦1艘、“克列斯塔”和“卡拉”級巡洋艦各1~2艘、“現代”和“無畏”級驅逐艦各2~3艘,此外還可能包括“卡辛”級驅逐艦和“克里瓦克”級護衛艦等艦艇。這些軍艦一起組成了一個突出防空反艦,兼顧反潜和對地支援的完整體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