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一頭嗜好“烹制”戰爭的“怪獸”
http://www.CRNTT.com   2022-04-16 09:51:42


  中評社北京4月16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評論,當地時間4月13日,美國國防部與美國八大軍工企業的領導人舉行會議,討論加大對烏克蘭的武器援助等問題。美國防部已經重新組建了一個團隊,以加快美國政府批准美國國防承包商生產武器的銷售和轉讓速度。美國軍工企業賺翻了。這也讓美國軍工複合體再次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軍工複合體是指由美國軍方、國防部、軍火製造商、國會議員、國防科研機構、智庫、輿論界等組成的龐大利益集團,是一個隱秘的超級利益集團聯盟。多年來,軍工複合體這顆“毒瘤”的影響深入美國社會肌理。為確保軍火生意長盛不衰,美國軍工複合體一直在製造假想敵,為了“點票子”而不惜“遞刀子”,幹著“戰爭販子”的勾當。美國美利堅大學歷史學教授彼得·庫茲尼克一針見血地指出:“戰爭對於美國來說是筆大生意。”

  源起與發展——

  從漸成規模到逐步失控

  “軍工複合體”一詞由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首先提出。1961年,艾森豪威爾在離任演說中警告民眾,要警惕軍工複合體這頭“怪獸”。他當時說,“強大的軍事組織和巨大的軍火工業的聯姻是美國歷史進程中的一個新現象”,“我們必須防止軍工複合體有意或無意地獲得不應當有的影響力”。

  有意思的是,最早對軍工複合體提出批評的艾森豪威爾,恰恰也曾是其重要推手。1946年4月27日,艾森豪威爾簽署了一份文件,強調軍事與民用科學家、工程師、行業、大學等相關領域之間,要建立緊密的合約關係,這就需要極大地擴張國家的安全系統,讓科學和工業部門都團結在軍隊周圍。

  1956年,美國知名政治學家賴特·米爾斯的《權力精英》一書發表,最早從學術角度討論軍工複合體。該書認為,美國是由權力精英作為統治階層所組成的一個偽民主社會。而這個權力精英由美國企業富豪、政治董事和軍界領袖共同組成,共同制定具有全國性效果的決策,是一個控制了集中權力的“小集團”。

  軍工複合體不是一蹴而就的。

  “19世紀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成長為全球第一工業強國。這驅動其通過發展軍事力量去延展和保護海外利益,為軍工複合體的形成奠定基礎。”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張騰軍對本報表示,一戰期間,美國軍工產業獲得了較為明顯的發展,洛克希德馬丁、波音等軍工企業都逐漸擁有了規模化和產業化的生產能力。

  二戰和冷戰為美國軍工複合體爆發式增長提供了重要契機。張騰軍認為,二戰中後期,美國參戰,給軍工複合體帶來新一輪大發展,也為其在冷戰時期全面崛起鋪就坦途。冷戰時期,軍工複合體通過政府不斷派發訂單的方式迅猛發展。但這種增長並沒有一個有效的保障機制。朝鮮戰爭爆發後,軍工複合體推動美國政府,將這種政府與軍工企業之間的合作模式進一步機制化,進而保持高速發展狀態。

  西班牙《起義報》網站近日發表《美國及其對戰爭的熱愛》一文指出,對於美國軍工複合體來說,擁有一些製造出來的、可操縱的和令人信以為真的敵人至關重要。

  “蘇聯作為一個外部威脅消失後,美國軍工複合體一度沉寂。在此背景之下,他們發動宣傳攻勢和游說力度,尋找新‘敵人’。後來,‘反恐’成為最佳借口。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陸續發動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等對外軍事干預行動。冷戰結束至今,為維護美國作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的霸權地位,軍工複合體迎來新發展時期。”張騰軍說。

  “冷戰結束後,美國對外發動的戰爭大都是軍工複合體驅使的結果。”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王瑋對本報表示,美國占據地緣上的有利地位和單極時代的有利形勢,試圖盡可能多地占據戰略優勢,打的旗號是“民主”“人權”等。這些價值觀輸出往往也是軍工複合體資助的研究成果。此外,軍事部門通過資助智庫和媒體力量,將一些有利軍工複合體利益集團的價值觀念大眾化、普及化,形成一種上下互動的格局。軍工複合體將自己的利益訴求偽裝成國家利益,通過國家機器來實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