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用工匠精神 引領中國製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09 10:25:57


  中評社北京3月9日電/過去這幾天,作為政府工作報告裡新詞匯的“工匠精神”備受關注,也激起了各方特別是很多企業家委員、代表的思考。回顧報告,李克強總理是在強調“努力改善產品和服務供給”應抓好的三方面重點工作時提到“工匠精神”的,即“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對此,有分析指出,將“工匠精神”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意味著決策層將其擺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旨在改變我國製造業大而不強、產品檔次整體不高、自主創新能力弱的堪憂現狀”。

  毋庸置疑的是,工業化時代對標準化和規模效應的要求,的確會使得一些傳統意義的“工匠”不可避免地面臨被淘汰的尷尬境地。而行業的消失,並不意味著“工匠精神”也隨之被淘汰。相反,正如瑞士人引以為豪的手表、德國人津津樂道的德國製造一樣,體現著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這樣一個全球化激烈競爭的時代,成為品質和品牌的保證。

  提到“工匠精神”,有人聯想到了“庖丁解牛”。憑借著專注,梁惠王的那位廚師達到了心手合一、出神入化的境地。不過,按照美國發明家迪恩·卡門的理解,“工匠的本質”是:“收集改裝可利用的技術來解決問題或創造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創造財富,並不僅僅是這個國家的一部分,更是讓這個國家生生不息的源泉。”換言之,工匠並非只是靠著日複一日的重複達到“熟能生巧”的手藝人,其勞動目標是通過技術整合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工匠精神不僅意味著精益求精,還代表了對創新的追求。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我國的製造業早已走向世界。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最近兩年我國製造業總產值已占全球五分之一,名列第一;在500多種主要工業品中,中國有220多種產量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實的製造業大國。不過,量的優勢卻始終難掩質量、特別是品牌方面的競爭劣勢。比如在世界品牌500強中,美國有239個,中國只有21個,這著實對比強烈。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時提出的“三個轉變”,即: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