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詳解中國武器裝備進化史(組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31 07:44:19  


解放軍的殲-5機群
 
  引進技術、仿制生產奠定國防工業的基礎

  (1950年至1962年)

  1949年全國解放時,人口第一大國中國的工業產值竟列在世界第26位。當時國內幾個兵工廠如沈陽兵工廠、太原兵工廠、重慶兵工廠等都只能生產少量機槍、步槍等輕武器,連迫擊炮都造不好,更無法生產機械化裝備,彈藥年生產能力也僅能達到1萬噸。相比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蘇、德等國的年彈藥生產量都在200萬噸以上。當時發達國家軍隊已進入了機械化時代,如1950年美國軍隊已是人均20馬力(平均3個人一輛機動車),蘇軍人均5馬力(平均10人一輛機動車),中國軍隊卻是人均0.2馬力,550萬解放軍只有1萬輛戰爭時期繳獲來的汽車(平均500人一輛機動車)。

  鑒於當時國內工業基礎過於薄弱,中國國防事業採取了“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一方面應急購買蘇聯先進裝備,一方面建立獨立的國防體系。上世紀50年代中國重工業建設起步時,我國軍工部門及時補上了機械化這一課,同時在發展核武器方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抓住了一個重要的歷史機遇。

  1952年年底以前,中國軍工企業自制了一些輕武器和彈藥,修復了一部分舊雜式武器裝備,從1953年起,逐步開始仿制蘇式武器裝備,先後新建和擴建79個規模較大的軍工廠,武器裝備的仿制和試制工作開始起步。到1955年底,中國人民解放軍利用進口和國產的武器裝備,換裝和新裝備了陸海空三軍師級單位。至此,海軍和空軍的裝備已初具規模,陸軍特種兵的裝備也迅速發展起來,步兵的舊雜式武器裝備絕大部分被淘汰,基本上實現了武器裝備的制式化,全軍武器裝備的戰術技術性能比建國前大大提高。1956年7月19日,在東北沈陽,中國仿制生產的第一架殲擊機即殲5型首飛藍天成功。由此中國航空工業步入從仿制到自行研製、從弱到強的奮鬥歷程。1959年,中國又自行研製了59式中型坦克,宣告中國不能生產坦克的歷史結束。中國航空工業在建國短短10年內,已能自己研製超音速噴氣戰鬥機和轟炸機。

  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大量仿制的武器裝備相繼裝備部隊。其中以火炮、通信、工程、防化等武器裝備進展最快。到1962年底,部隊所需品種和數量基本上可由國內生產解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