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城鎮化或成經濟新動力 戶籍之痛不可小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25 17:24:34  


4月25日,台灣前“財政部長”、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劉憶如在論壇上發言。(中評社 廖梓達攝)
  中評社香港4月25日電(記者 黃蔚 廖梓達)隨著中國GDP增速兩位數發展的時代逐漸遠去,如何將出口主導型經濟平穩轉變為消費主導型、創新主導行經濟,成為政府官員和業界人士的重要課題。台灣前“財政部長”劉億如、香港貿發局總裁林天福、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主任雷鼎銘今天在香港會展中心發表演講認為,中國大規模城鎮化將對中國經濟平穩轉型發揮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此過程之中的巨大商機不可小視。 

  面對“史上最大規模”的中國城鎮化,劉億如認為,中共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居民收入成為國家經濟的目標,無疑蘊含著巨大商機。她說,2008年的金融海嘯不僅帶來亞洲的崛起,更是亞洲的覺醒,亞洲各國在歐美經濟萎靡不振的情況下意識到自己必須改變出口主導的成長模式,而中國的城鎮化則對中國的這一轉變有巨大的推動力。 

  在談到城鎮化重要性的同時,劉億如委婉批評了中國的戶籍管理政策。“(農民工)在城鎮有工作,但由於戶籍制度,雖然他們有城鎮薪水,但無法享受住房、教育等相關福利,這造成中國製造業農民工的‘回鄉潮’,”劉億如說,“(這一問題)牽涉到地方財政問題,這一現狀不可能在短期內改變。” 

  香港貿發局總裁林天福進一步表示,中國廣泛的城鎮化將最先受益兩個行業,一是消費有關行業,另外一個是基建行業,城鎮化不是把大城市變得更大,而是促進各個城市的快速發展。“城鎮化的軟件配置問題也值得注意 
,”林天福說,“城鎮化的最終目標是改善人的生活質素,所以一定要以人為本。” 

  林天福也在講話中提出當前的戶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經濟發展,他認為當下年輕一輩農民工非常希望成為城市人,但大部份農民工無法納入城鎮戶口,所以他們的消費需求被壓抑了。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主任雷鼎銘雷鼎鳴提出,雖然城鎮化有利於保持資本邊際產值、推動生產效率,但城鎮化不可能永遠推動經濟增長,它必須找到新的增長動力:創新科技與人才培訓,此外,城鎮化的同時還必須處理好土地補償、社會公平、環境保護、城鎮房屋等問題。
   
  此外,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楊釗也參加了該次論壇,他從企業家角度出發,認為城鎮化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城鎮化帶來的商機無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