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基本擺脫了“有什麼武器打什麼仗”的被動局面,一個“打什麼仗就造什麼武器”的主動性局面正在形成
工業部門研製武器裝備是供軍隊作戰使用的,軍隊採購武器是用來在戰場上打擊敵人的。不管與什麼樣的敵人打,目標都是打贏。但在現代戰爭條件下,跟誰打、在什麼地方打、在何種情況下打、用什麼武器打,都大有講究。這裡面,既有戰略戰術問題,也有建設效益和作戰效益綜合平衡問題。
單從目標企圖與效費比定位的平衡來看,“殺雞用牛刀”和“殺牛用雞刀”,都是不講戰術、不講效益的表現。F-22裝備部隊並形成作戰能力之後,美軍還在收拾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的殘局,所到之處,美國大兵遭到了各種各樣的伏擊、襲擊,苦頭吃了不少,可F-22一次也沒被派到這樣的戰場上去。
反觀在伊拉克、阿富汗戰爭初期,那時美軍的各種常規武器幾乎都被用到了戰場上,簡直令人“眼花繚亂”。他們如此以強凌弱、不惜血本,看似殺雞用了牛刀,實際算算賬,美軍是在以絕對的優勢來“奪其志”、“破其勢”,達成先發制人、先發屈人的主動局面,與此同時,一些新型武器裝備的性能在戰場上也得到了檢驗。這就是學問所在。
現在,對於世界大國來說,面臨的威脅各不相同,威脅程度有大有小,相應的應對準備不可能單打一。即便是雙方開展體系對抗,也要區分其體系的維度、要素和規模等,實施有針對性地對抗。當用的不用,就會形成以弱勢體系對強勢體系的局面,不當用的用了,如果是戰略武器,則破了“秘而不宣”的應有之勢,如果是戰術武器,則變成了“殺雞也用宰牛刀”。其總原則,當然是以強對強、以強擊弱、強弱相濟、適質適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