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戰鷹無人機隱身技術標準與X47B相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16 14:18:26  


 
  各國裝備的機動戰場搜索雷達/紅外系統很容易發現中、低空飛行的常規無人機,自動控制的高炮和單兵導彈也可以消滅大多數中、低高度的無人機。按照程序飛行的無人機如果失去了隱蔽性,就將成為很容易被摧毀的目標。珠海航展上展出的幾種具備攻擊能力的無人機,都是在常規氣動布局和螺旋槳動力的機體上外掛精確制導武器,這些機型在執行攻擊任務時的飛行高度也難以超過6000米。美國偵察無人機在聯盟行動和伊拉克戰爭期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承擔了遠大於有人飛機的損失,缺乏對防空火力靈活規避能力是影響無人機戰場生存能力的關鍵因素。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利用MQ一1“捕食者”的搜索和攻擊能力,較出色地完成了對目標定點清除的“搜索一定位打擊”任務。但是看到這些成功戰例的同時還必須清楚地認識到,美軍早已占據了戰爭的絕對空中優勢和完全的主動權。

  從UAV發展~JUCAV並不存在很大的技術難關,但現役武裝無人機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其體積和載荷小於常規飛機。攻擊無人機武器載荷不足,只能使用體積和重量較小的戰術導彈和炸彈。這樣的武器配備在反游擊戰中打擊無防禦的車輛、人員方面是夠用的,但缺乏對指揮中心或加固掩體這類正規戰場上常見的有防護目標的攻擊能力。美國對常規無人偵察機武裝化改造的技術和實戰經驗最為豐富,但是目前MQ-1和MQ-9的戰場生存力還不能保證在高強度戰爭中的有效運用。美國和歐洲在本世紀初開始重點發展以縱深打擊為主要目標的UCAV,這些型號無一例外地採用了噴氣動力和低信號特征的隱身設計,其目的就是在滿足作戰要求的同時獲得可靠的戰場生存能力。UCAV在西方國家的發展速度雖快,但存在很多技術上的難題:X一47B、X-45C和“神經元”這些機型現在還處於技術驗證到實際裝備之間的階段,短時間裡無法用來取代常規攻擊機來執行縱深精確打擊任務。

  中國武裝無人機發展的現狀

  無人機現在已經成為中國諸多航空技術發展機構的重點投入項目。近年來,不斷有不同型號的無人機產品或項目公開,而且這次航展上也展出了可用模塊化思想同樣可以應用於前者。尤其是“灰蜂”II機載偵察搜索裝置的模塊化對“長虹”一3N有價值。“灰蜂”II可以根據目標特點安裝不同類型傳感器的光電轉塔和吊艙。晝間使用的激光測距/電視跟蹤吊艙的有效工作距離為5公里,主要用來對目標進行偵察定位和測距。紅外/激光吊艙對目標的探測距離與電視吊艙相當,但使用紅外成像偵察設備就可以在全天候條件下偵察目標。合成孔徑雷達吊艙是外掛在機身下的紡錘形吊艙,可以進行全天候雷達搜索和地形測繪,而且還能夠克服目前戰術目標所採用的常規偵察和隱蔽手段。“長虹”-3完全可以採用與“灰蜂”II類似的模塊化偵察瞄准設備,根據目標類型和戰場環境的變化,利用不同的傳感器和瞄准系統配合不同導引方式的機載武器,或者利用掛載不同武器的多架無人機組成攻擊群來提高攻擊效果。

  “長虹”一3這類常規氣動布局的UCAV主要執行戰區範圍內的中空偵察和打擊任務,該機雖然有較好的載荷和航程條件,但是要有效執行任務卻必須滿足兩個基本的要求:首先,我軍在戰區範圍內必須具備明顯的空中優勢,這樣才可以保證無人機長時間巡邏監視時的安全性;其次,我軍應有能力壓制對手的對空偵察和防空火力,避免飛行軌跡固定又缺乏自衛能力的無人機受到敵防空火力的殺傷。信號特征比較明顯的“長虹”一3在高強度戰爭中必然要遭受較為嚴重的損失,但其低成本的優勢卻能夠保持較高的性價比,仍然可以看成是高效率和高靈活性的前線機動偵察/打擊武器系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