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俄媒稱中國還不能完全自研先進高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23 15:40:20  


 
  此外,中國還制造了另外一種自行高炮,是在坦克大修時在其底盤上裝配數量不多的國産炮塔而成。盡管這種自行高炮的效率從一開始就非常令人懷疑,但它們在很長時間內顯然幷未被視爲沒有前景的武器。

  從80年代中期開始生産的83式自行榴彈炮底盤上也裝配了80式炮塔,這底盤與蘇聯2S3“洋槐”自行榴彈炮使用的底盤極其相似。當然,爲彌補重量大、炮管長的缺陷,榴彈炮的炮塔大幅後移;而這對自行高炮來說則沒有意義,况且後者的炮塔重量也比榴彈炮塔輕。同樣沒有證據表明,如此改進後的83式自行高炮曾經批量生産。 

  中國再次嘗試制造自行防空裝置是在80年代中期,這次使用相同的坦克底盤,封閉式裝甲炮塔上配裝雙管37毫米高身射炮,其牽引式改型以“79式”而聞名。炮塔使用電動液壓傳動方式,能够引導火炮在一10度~+87度範圍內以每秒60。的速度水平瞄准射擊、以每秒40度的速度垂直瞄准射擊。但是,這種武器竟然沒有現代化瞄准儀,甚至沒有完全合乎要求的測距儀!它裝備最簡單的JM一832火控儀和日間瞄准儀,彈藥基數500發。這種自行高炮代號“88式”,同樣沒有量産,兩輛試驗型自行高炮交給北京某坦克師高炮團使用。

  與國外同類武器,如美國M247式“約克中士”40毫米雙管自行高炮和蘇聯“通古斯卡”彈炮合一防空系統相比,在80年代末制造這種性能(低射速、低精度、相當沉重的底盤)的自行高炮會被西方認爲是發展策略的失誤,不過當時中國的研制技術水平確實僅限與此。

  中國工業技術水平在80年代開始迅速進步,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恢複了和更發達國家的技術合作以及中國出口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大量外匯。因此,中國白行防空系統的研制和生産領域也出現了進步,1988年使用環視雷達的88式自行高炮公開亮相。該雷達(明顯源自艦載雷達)探測距離約爲15公里,天綫旋轉速度爲30轉/分。從可以得到的數據來看,這種雷達只適合探測目標,只有通過光學信道才能跟踪和引導火炮瞄准。炮塔顯著增寬,有了大尺寸光學瞄准器,而且就連火炮本身也進行了加工,炮管縮短、使用塊狀套筒,顯然使用了液體冷却方式。也有推測稱,88式最初型號的研制幷非爲了量産,只是某種“迫不得已的措施”,可能與瞄准雷達尚未完備有關。

  但是,從某些特征來判斷,“成熟”的88式也未能等到量産的那一天,也不排除它根本沒有投入量産的可能性。無論如何,有關它的圖片較少,也沒有對外銷售的消息。只能猜測要麽是因爲雷達不够完善,要麽是因爲火炮效率不高。 首次投入批量生産的中國自行防空系統是PGZ一95式履帶式自行彈炮合一系統。

  它比其前身明顯輕了許多,但在火力上却與蘇聯ZSU一23—4自行高炮相當,構造上近似于蘇聯的2S6系統,甚至連炮塔配置也非常相象,防空導彈和火炮的使用性能也似曾相識。意大利奧托·布雷達公司研制的“西達姆”25自行高炮裝配4門25毫米厄利空KBA火炮,使用M113裝甲運輸車底盤,對95式産生了不小的影響。至少,中國在1987年曾經得到過一套這樣的自行防空裝置。炮塔上裝配CLC一1折叠式C波段雷達天綫,探測距離11公里。炮塔前部裝配光學儀器模塊,包括可監視6公里內飛機的電視攝影機、探測距離5公里的紅外瞄准儀和激光測距儀。從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的宣傳材料來看,PGZ一95可以在行進中開火,武器系統穩定。95式的高炮武器由兩門25毫米87式火炮構成,各携彈1000發。這種火炮是ZPU一23的“中國克隆品”,外形上幾乎一模一樣,所有主要部件也很相似。另外還有一種23毫米火炮的“克隆”方案,顯然主要用于出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