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西方認爲:中國基洛级潜艇對航母最具威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11 16:06:24  


 
  潜艇:中國海軍的力量符號

  由于特殊的曆史原因,解放軍潜艇艦隊的建設起步較晚,但起點不低,而且發展迅速。53年來,解放軍潜艇艦隊已成爲一支擁有常規潜艇、攻擊核潜艇和彈道導彈核潜艇的强大水下艦隊,不僅在海軍作戰序列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更在一定程度上成爲中國海權乃至國家戰略力量的符號。

  人民海軍在建軍之際就確定了潜艇優先的發展策略。1950年4月14日,肖勁光在人民海軍司令部成立大會上,提出了建設包括潜艇在內的輕型艦隊的思想。當年8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軍會議上,確定了“以現有力量爲基礎,重點發展海軍航空兵、潜艇和魚雷快艇等新力量(簡稱‘空、潜、快’),逐步建設一支强大的海軍”的建軍方針。

  1954年6月19日,以旅順潜艇學習隊基礎,海軍第一支潜艇部隊——海軍獨立潜艇大隊在青島成立。6月24日,海軍獨立潜艇大隊接收了2艘蘇聯M級老式小型潜艇,命名爲“新中國11號”和“新中國12號”,新中國從此有了自己的潜艇部隊。

  回首當年事,我們必須承認,輕型艦隊的建軍思想,近岸防禦的戰略指導方針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是中國海軍唯一可行的正確道路。而潜艇優先的建軍思路則使困于國力,無力與美國在大洋水面一爭高下的人民海軍擁有了不對稱作戰的利器。在那個强敵環峙的年代有效的保證了中國的海洋主權。

  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彈道導彈核潜艇下水,被命名爲“長征1號”。人民海軍潜艇部隊進入了擁有核潜艇的新階段,中國也成爲世界上第5個擁有核潜艇的國家。十年後,1981年4月,中國第一艘彈道導彈核潜艇于下水。第二年即在水下發射運載火箭試驗成功。1988年9月15日,091型(北約稱之爲夏級)彈道導彈核潜艇水下發射“巨浪-1”型戰略導彈試驗成功,中國從此擁有了海上核反擊力量。

  衆所周知,在三位一體的核威懾力量中,彈道導彈核潜艇是公認的生存能力最高,攻擊發起最隱蔽最突然的核打擊平台,也是在核大戰中唯一可以信賴的二次打擊力量。這就是爲什麽美、蘇兩國在擁有了戰略轟炸機隊和大量地下核彈發射井的同時仍要投入巨量資金建設彈道導彈核潜艇的根本原因。而無力負擔三位一體核力量建設的英、法兩國,寧可放弃戰略空軍和地下發射井,也要維持一支可24小時戰略值勤的核潜艇艦隊。我國在上世紀80年代冷戰進入高峰期的時候及時的擁有了自己的戰略核潜艇,從此太平洋的波濤下游弋著中國的二次核打擊力量。這對于中國國家地位的提升,戰略空間的拓展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差不多從這個時候起,潜艇不再是局限于海軍軍種內的作戰平台,而在一定意義上成爲了中國國家威懾力量的符號。

  潜艇艦隊還是人民海軍走向藍水的先鋒。早在剛剛粉碎四人幫的1976年12月,東海艦隊252艇首次突破第一島鏈進入太平洋西部進行遠航訓練,吹響了中國海軍向太平洋進軍的號角。1980年3月,東海艦隊256艇又突破第二島鏈進入太平洋中部,標志著中國海軍潜艇部隊已具備中遠海作戰能力。

  也許我們可以這麽說,潜艇之于中國就如同航母之于美國,二者都有著特殊的地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