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伊朗革命衛隊接手海灣防務 新潜艇對抗美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09 11:42:00  


伊朗國産“加迪爾”級小型常規潜艇。(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12月9日電/《青年參考》報道,伊朗核危機爆發以來,作爲石油運輸要道的波斯灣一直未曾平靜。西方媒體日前證實,伊朗革命衛隊已全面介入該地區的軍事行動,與正規軍一同擔負起海灣內外的防務。外界普遍認爲,伊方此次調整部署,顯示出其積極備戰的姿態,也是對美國的示威和警告。

  革命衛隊接手海灣防務 

  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CNN)11月29日報道,美軍參聯會主席邁克爾·馬倫上將披露了伊朗軍方的最新動向,伊朗正規軍目前已將主要巡邏區域轉移至波斯灣的咽喉地帶——霍爾木茲海峽和阿曼灣,而波斯灣的防務工作將由伊朗革命衛隊接手。位于巴林的美海軍第五艦隊司令部也在隨後的聲明中指出,據情報顯示,利用廢弃的擱淺船只與起重設備,伊革命衛隊過去幾個月間已在海灣北部建立起半永久性據點,用以監視軍民船只的活動情况。馬倫上將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動向,革命衛隊的挑戰值得我們認真對待。” 

  與伊朗的國防軍相比,由伊斯蘭革命領袖霍梅尼親手創建的革命衛隊,無疑是伊朗當局最爲倚重的精銳之師。 

  在美軍看來,被指控爲“恐怖組織”的伊朗革命衛隊是更加難纏的對手。他們不僅裝備精良、政治可靠,而且擅長使用爆炸裝置和武裝小艇實施“不對稱作戰”,令大型艦艇防不勝防。考慮到波斯灣水域狹窄,美伊雙方的巡邏船只時有近距離接觸,美國海軍不得不綳緊神經,擔心同那些“充滿敵意”的革命衛隊擦槍走火。 

  新型潜艇對抗美軍戰艦 

  伊朗革命衛隊的强勢介入,一定程度上减輕了伊正規軍的負擔,使後者能够更加專心地積蓄實力。11月28日伊朗海軍節當天,國家電視台用大量時間集中報道了海軍的最新建設成就,幷引用軍方人士提供的消息稱,伊朗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二艘“卡迪爾”潜艇已在阿巴斯港下水,其具備躲避聲納探測的“隱形”功能,幷可使用魚雷和導彈打擊水面和水下目標。 

  報道指出,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在接見軍方代表時,贊揚了部隊的戰備情况與作戰實力。艦隊司令薩亞里少將也强調:“伊朗由潜艇和其他艦只構成的遏制力量足以給任何敵人以毀滅性打擊。” 

  伊朗官方的表態幷非虛張聲勢。就在11月上旬,在波斯灣水域巡航的美軍“維克斯堡”(CG-69)號巡洋艦還曾與伊軍潜艇有過“親密接觸”。按照美國《海軍時報》記者的說法,當時伊方的兩艘俄制“基洛”級潜艇與美艦處于肉眼可見的距離,雙方都在彼此的武器射程以內。盡管兩軍在此過程中均未表現出敵意,但原本以隱蔽性著稱的潜艇在假想敵眼皮下公然通過,也很難說其中沒有炫耀實力的意圖。 

  分析指出,伊朗革命衛隊與正規軍固然不能同美軍正面抗衡,然而它們的裝備特點却决定了其適于在狹小封閉的海灣水域同敵方周旋。戰事一旦爆發,伊朗將把最具威力的“基洛”級潜艇部署至阿曼灣,小型的“卡迪爾”潜艇則在霍爾木茲海峽充當第二道防綫;革命衛隊則憑借快艇、水雷乃至特種部隊潜伏于阿拉伯灣,層層設防以逐步消耗對手實力。 

  這種無迹可尋、以小博大的非常規作戰方式,讓身爲世界首强的美國海軍也不得不認真對待。 

  參考資料:總統也無權支配的革命衛隊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結束後,最高領袖霍梅尼幷不信任曾經效忠于巴列維王朝的正規軍。他下令對軍隊進行“大清洗”,强調軍隊應該是“伊斯蘭和人民的軍隊”;同時于1979年6月下令成立一支具有宗教屬性的軍隊——伊斯蘭革命衛隊。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後,革命衛隊因在戰爭中沖鋒陷陣,而從“准軍事”組織迅速發展成具有“海陸空三軍”的精銳部隊,由最高領袖直接指揮,其任務是保衛伊斯蘭政權,支持伊斯蘭革命的輸出,此外還負責維持國內秩序,監控國內敵對勢力。不經最高領袖同意,伊朗總統也無權調動革命衛隊。 

  目前,伊朗正規軍負責保衛國家,現有兵力52萬人,分爲陸海空三軍;革命衛隊則負責保衛伊斯蘭政權,現有兵力12萬人,也分爲陸上、海上和空中衛隊。革命衛隊雖然人數不如正規軍,但還領導著上百萬人的非正規軍“巴斯基”,即民兵。而幾乎所有在政府部門工作的伊朗官員以及工作人員均爲“巴斯基”。也就是說,幾乎所有的政府人員都在革命衛隊的領導之下。此外,革命衛隊還控制了伊朗大部分精良導彈,還設有特種部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