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艦船知識:點評彈道導彈攻擊航母五大難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20 11:51:23  


相比對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其較慢的速度和靈活的機動性攻擊航母相對容易些。圖爲中國東海10巡航導彈攻擊想像圖。
  衆所周知,航空母艦屬于海上大型移動目標,而目前一些國家正在發展彈道導彈末段制導技術打擊航母,似乎爲這一難題找到了案。本期的藍色PK台邀請了兩位作者就此問題從技術層面進行辯論。特此說明,作者僅代表他們個人觀點。   

  從目前情况來看,彈道導彈突擊航母的技術難點集中在彈道導彈對航母的偵察和破壞,主要包括發現、定位、突防、擊中和破壞等幾個方面。

  航母機動區域廣闊 發現難

  攻擊航母首先是發現航母,而之所以選擇彈道導彈打擊航母,正是因爲其火力控制距離可以從數百到數千千米,如果在百餘千米內即沒有必要使用彈道導彈,而在如此廣闊的海域內,長度300餘米、寬70餘米的航母如滄海中一粟很難被發現。

  美軍平時保持約三分之一航母兵力在西太平洋、地中海和海灣等前沿地區執勤;三分之一在海上訓練;三分之一處于維修、保養或休整狀態。戰時,其維修和訓練時間都將相應縮短,可保持三分之二左右,約8個航母戰鬥群參戰。美國爲突出對西太平洋地區的反應能力,其在我國周邊長期駐泊1艘航母,主要依托日本的橫須賀基地,這也是美國唯一在海外長期部署的航母。近年來,美國正計劃在關島或夏威夷部署第二艘航母,而如果我國周邊發生事態,美軍還會從本土緊急調遣衆多航母支援。

  依據美國現行軍事戰略,從設想要同時能够打贏兩場大規模戰區戰爭出發,每場戰爭一般投入大約4個航母戰鬥群,以及相當數量的空軍和地面部隊。按照美軍規定,每艘航母海外執勤期一般爲6個月,但根據美新的“艦隊反應計劃”,戰時美軍可統一調配航母,在接到命令後,可立即派出6支航母編隊,隨後再派出2支,即“6+2”模式。按照新計劃,航母以24個月爲1個任務周期,甚至可延長至27個月。

  由于美目前在西太只部署有1個航母編隊,因此其只能擔負對台海地區沖突的快速反應任務。而從本土調動的航母力量要跨越太平洋進入西太戰區,從美軍太平洋部署和以前的活動分析,可以發現,美航母跨越太平洋一般有三條路綫選擇:一是從美國本土出發,經阿留申群島、日本、韓國至沖繩,再南下台灣海域,需時約兩周;二是從美國本土出發,經夏威夷、關島至台灣海域,需時約l周半;三是從美國本土出發,經夏威夷、新西蘭、澳大利亞至菲律賓,再伺機進入台灣海域,需時約3周。其中,夏威夷、關島航綫完全依托美軍領土,比較可靠,而且是奔襲台海地區的最短航綫,考慮到彈道導彈的射程,打擊航母最可能的海域一是從沖繩南下台海航綫中的我國東海東部海區,二是從關島東進台海航綫中的台灣以東海區。以關島航綫爲例:關島與我國台灣島相距大約2500千米,如果一艘航母在該海域航行時,我們取得了一幅該海域的衛星照片,當拍照的原始照片的長62500象素、寬8333象素時,航母才對應爲一個象素點,而此時的照片已經達到5億2千多萬象素(普通數碼相機最大成像分辨率僅爲500~1000萬象素)。如果我們用顯示設置爲最常見的1024×768分辨率的電腦屏幕觀看,要看到航母這個點就需要61個電腦屏幕,况且一個象素點是無法判斷其性質的,要判斷一個衛星照片中船只的性質,一個有經驗的圖像判讀員起碼也要有10個以上的象素點,這就要有610個電腦屏幕才能顯示。

  當然,偵察衛星一般采用窄幅多幀的形式偵照,這就會形成一系列的連續照片,但這將使數據量成倍增加,如此大的數據量,無論是對衛星照相技術、衛星與地面的傳輸技術,還是地面數據處理與判讀技術都是巨大的考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