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3日電/日本外務省4月11日發布新版《外交藍皮書》,不僅將中國正常的國防事業發展稱為“有史以來最大的戰略挑戰”,而且開篇就渲染“隨著國際力量對比變化和地緣競爭激化,基於法治的自由開放的國際秩序根基面臨動搖”,宣稱“日本周邊也面臨著憑借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的挑戰”。這種國際秩序觀以意識形態劃線,充斥著陣營對抗的零和博弈思維,也摻雜了日本謀求軍事鬆綁和大國地位的私心。
這份私心從4月5日日本岸田內閣通過“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支援”(OSA)實施方針就能看出,因為這個方針正式確立了其對外提供軍事安全援助的新制度。這份“低調”出台的文件雖未引起外界高度關注,但如果將之放在日本推動強軍擴武的大背景下來觀察,有關政策的潛在影響不容低估。聯繫到近來日本在軍事安全領域的一系列動作,這一新政至少在三個方面值得警惕。
第一,標誌著日本援外戰略的軍事安全轉向。二戰後日本通過政府開發援助(ODA)對發展中國家廣泛施援,成為發展援助大國,幫日本塑造了“和平國家”的形象。根據日本政府的說法,此次在ODA框架外新設這一OSA制度,主要目的是適應“志同道合”國家的安全需求,通過無償資金合作等方式向有關國家提供包括軍需物資在內的能力建設支援。在此前通過的2023財年財政預算中,日本政府列支了20億日元經費用於相關合作。儘管與ODA相比規模尚小,但日方未來有意將之確立為新的援外戰略支柱,打造輸出軍事安全影響的新抓手,這顯然與日本謀求政治軍事大國地位的國家戰略目標一脈相承。
第二,將助推日本進一步突破軍事安全禁區。從日本此輪強軍擴武動向看,除了謀求擴大防衛開支和發展進攻性軍事力量等“正面突破”外,還表現出鮮明的“橫向突破”特徵,即對外軍事合作的拓展和深化。對於受制於和平憲法的日本而言,後者的突破更具隱蔽性,面臨的內外阻力也更小。不難預見,未來日本通過OSA機制開展對外軍援,將逐步架空“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的制約,幫助日本進一步擴大海外軍事活動範圍,這也意味著日本和平憲法的規定和“專守防衛”政策徹底名存實亡。此外,日本國防軍工產業也可借此拓展海外商業利益。目前日本防衛產業生產基礎強化法案已經進入國會審議階段,未來出台後有望與OSA機制形成配套聯動。
第三,預示著日本地區安全角色的消極轉變。日本政府聲稱OSA制度的根本目的在於“創造出對日本有利的安全環境”,並且在援助對象遴選中突出意識形態取向,老調重彈要從維護“基於法治的國際秩序”出發,要考慮對象國的“民主化、法治化和人權狀況”來施援。內閣官房長官鬆野博一聲稱,“要創造對日本有利的安全保障環境,除了從根本上強化自身防衛力量外,提高盟友的威懾力也不可或缺”。儘管日方在政策文件中宣稱不會直接介入國際衝突,但從其潛在的援助對象看,主要集中在“印太”地區,東南亞國家可能成為重點對象。這也給OSA新政增添了地緣對抗色彩,為日本進一步介入南海等地緣熱點問題埋下伏筆。在外媒的解讀中,OSA已被直接定性為“支持友軍的新制度”,認為日本要成為“地區安全角勢的創造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