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北約應從俄烏衝突中吸取這些教訓
http://www.CRNTT.com   2022-04-04 09:13:08


 
  其次,他們認為中國應該向俄羅斯施壓,並“幫助”西方制止這場戰爭。如果不這樣做,中國應該面臨負面後果。這究竟是一種真誠的求助,還是另一種推動西方對抗中國冷戰議程的方式,還有待觀察。

  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非常欠考慮,並且會產生自我毀滅的後果。在一段時間內,這些制裁肯定會傷害到俄羅斯的無辜民眾,也許會是非常嚴重的。但毫無疑問,它們會讓西方自食惡果,迎接嚴重的社會經濟危機。

  俄羅斯將認為,未來沒有理由與西方合作,並將自己推向伊朗、印度和其他國家。與西方越來越不真實和自閉的看法相反,其他國家都不支持西方對俄烏衝突的反應。在新疆、香港、台灣和立陶宛問題上,歐盟從政治和言辭上都表現出反華的立場,現在卻要求中國“幫助”解決俄烏衝突。幾個歐盟成員國作為北約成員國在這個問題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北約對抗性的東擴向來是不明智的,它本應在華沙條約組織和蘇聯解體時就結束使命。歷史正在重演。歐盟在履行自己的《里斯本條約》,在外交事務上用一個聲音說話,在為歐盟和世界和平而努力等方面遭遇了慘敗。如果歐盟/北約成員國在2014年與美國推動的基輔政變保持一定距離,並堅持為烏克蘭的未來做出其他安全安排,而不是承諾讓其成為北約成員國,那麼世界就不會處於目前這種極其危險的境地。

  在我看來,美國與北約希望俄羅斯盡可能長地在軍事上被拴在烏克蘭,同時破壞俄羅斯的經濟和社會,然後,轉向其愚蠢地認為是頭號對手的國家——中國。當然,俄羅斯還有其他選擇,它應該與烏克蘭談判停火協議和建立新的未來關係,最好是組建一個大規模的聯合國維和部隊,並設立一個長期談判機制。而歐盟必須變得更加獨立於美國,才能對正在形成的多極世界秩序做出建設性貢獻。

  歐洲迫切需要一個全新的全歐洲安全與和平體系,其基礎是與俄羅斯的共同安全、向防禦性軍事架構轉型、非威脅性姿態以及早期預警。最重要的是,要進行民間的、文明的磋商,而不是已經失效的軍國主義升級威懾。從這個意義上說,北約與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衝突可以被用作一個建設性的轉折點。它應該標誌著過時的北約模式及其非和平政策的終結。如果東歐和西歐現在能夠創造性地認識到它們的共同利益,作出有利於人類未來的事情,踐行與中國的合作而不是對抗,也將有益於人類。(來源:環球時報;作者是瑞典跨國和平與未來研究基金會創始人 奧貝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