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在俄烏衝突中重操“借戰爭套利”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22-03-14 12:51:59


 
  當下的西方輿論幾乎一邊倒地譴責俄羅斯,容不下絲毫反思俄烏衝突何以爆發的深刻根源,直接無視莫斯科出於保障俄羅斯國家安全而反對北約無限制東擴的主張。反過來回顧俄羅斯近30年來的發展歷程,用俄總統普京的話說,就是“西方騙了我們”。即便一度在制度和經濟等方面做出向西方靠攏的調整,但俄羅斯這樣一個擁有1700多萬平方公里、1.5億人口並且繼承了蘇聯大部分核武裝的地緣政治大國,仍被西方視為威脅。繼續對其加以遏制、圍堵、孤立,就成了接下來美國陣營一以貫之的選項。

  需要指出的是,狹隘的地緣政治邏輯持續扭曲著美西方政治精英對於後冷戰時代國家安全的認知:不管客觀事實如何,只要主觀上覺得俄羅斯不安全,他們就有足夠理由與擁有龐大核武裝的“北極熊”保持對立狀態。這種已經深入到美西方政客“集體無意識”層面的主觀偏見,某種程度上也是英俄百年“大博弈”的政治遺產,並且正借著現在西方強大的輿論機器,被包裝塑造成非黑即白的“民主VS專制”政治二元邏輯。但百年來的歷史恰恰證明,這種二元邏輯往往是戰爭災難的一個主要源頭。

  法國總統馬克龍曾在多個場合感嘆西方霸權的衰落以及西方國家領導人“政治想象力匱乏”的問題。以“個人權利、三權分立、多黨政治、新聞自由”等理念為代表的啟蒙政治思想,過去幾個世紀占據資本主義世界政治人士及民眾心靈的那些政治教條,在面對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時顯得愈發捉襟見肘,不再具有充分詮釋能力,也無法再為其政治統治提供道義上的合法性。

  以美國的政客為代表,出於政治想象力匱乏而導致的政治舉止失措,就集中表現在安全觀上的極端焦慮,只好一再通過宣講政治上“自我實現的預言”來製造“世界公敵”,一是達到轉移內部政治矛盾的目的,二是啟動通過鼓噪戰爭借機套利的模式。但這無論是對其自身國家利益,還是對全人類的福祉,都是不幸的,只會將世界拖入泥潭。(作者:席偉健——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助理、副教授)

  來源:環球時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