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透過俄烏衝突看混合戰爭美俄角力
http://www.CRNTT.com   2021-09-02 10:00:43


 
  俄方戰略反擊。俄羅斯積極面對西方攻勢,以攻為守應對實施反擊。在克里米亞通過輿論激發俄羅斯族人的分離願望和親俄情緒;派遣“小綠人”快速占據要點,指揮代理人行動;快速部署部隊控制局勢、形成強大威懾;並通過信息戰拉攏勸降成建制的烏克蘭軍隊;最後組織獨立公投依法收回克里米亞。在烏克蘭東部利用居民對政府的不滿情緒,通過情報支持和武裝培訓等,將烏東分裂行動從遊行示威發展到武裝鬥爭,形成與烏中央政府對峙。在能源領域與歐盟多國合作建設“北溪2號”管道,增加了歐盟對俄能源依賴和俄自身的政治影響力,削弱了烏克蘭的財政收入和過境制約,改善自身被孤立的國際地位,動搖了美國與盟友的關係。這個階段,俄羅斯利用非國家行為體實現烏克蘭部分地區政權更迭,採取隱蔽模糊的行動控制衝突烈度,使美國及盟友難以找到軍事干預的充分理由;並且在能源、氣候、反恐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改善自身被孤立的國際地位,實現擺脫美國戰略包圍的目的。美國面對俄混合戰爭反擊缺乏準備,反應不及,只能在事後實施嚴厲的經濟制裁,美俄關係進一步惡化。

  雙方戰略相持。美國及盟友針對俄羅斯發動的猛烈的混合戰爭反制行動,先是啟動新一輪經濟制裁,企圖讓俄羅斯的經濟雪上加霜;然後退出《中導條約》《開放天空條約》等多個軍控協議,向俄羅斯施加軍備競賽的壓力;接著向俄羅斯密集發動輿論戰和外交戰,驅逐外交官,輿論攻擊政要,炮製特工中毒案,極力抹黑其國際形象;最後動用優勢的常規軍力頻繁行動,在演習、巡航、部署和偵察等行動中製造摩擦。其意圖通過多個領域的施壓消耗俄羅斯國力,以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俄羅斯積極採取各種措施予以應對和化解。一是通過核威懾實現對美國及盟友常規軍力的反遏制,令美國及盟友不敢輕舉妄動;二是通過戰備檢查、演習、戰鬥值勤等積極的軍事行動對小規模摩擦予以回應;三是通過經濟、能源等方面的國際合作分化美國盟友,使其在重大安全議題上出現分歧,同時改善自身的經濟狀況;四是積極引導國際輿論,在軍控、氣候、難民等議題上揭露美國的單邊主義和霸權行徑,樹立自身正面形象。這個階段,美俄雙方動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混合對抗。目前,這一態勢仍在持續。

  三

  美國和俄羅斯在俄烏衝突中所展現的混合戰爭攻防,為世人認知研究混合戰爭和反混合戰爭提供了鮮活實踐,留下諸多啟示:

  綜合博弈是混合戰爭的本質要求。混合戰爭是國家(集團)間綜合的戰略對抗,具有不宣戰、不承認、不動員、不間斷的特點。不宣戰且不承認敵對行動,便於將作戰行動融入經濟、外交等國際活動中隱蔽實施,使對手放鬆警惕;有利於平戰結合,正常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為戰爭積蓄力量;避免受到貿易、交通、金融等方面的封鎖和制裁,有利於保障戰爭資源;還可以通過外交、法律和輿論等渠道限制敵對方常規軍事力量對於己方弱點的毀滅性打擊。不動員可以避免影響本國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有利於長久作戰。相比傳統戰爭模式,混合戰爭擁有更豐富的戰略博弈手段,可以借助非政府組織滲透影響主要對手,根據對手的具體特點定制威懾和攻擊手段,以速度最快、代價最小、效果最好的方式贏得戰爭。

  軍事能力是混合戰爭的戰略支撐。混合戰爭不是一把萬能鑰匙,不能解決全部國家安全問題。雖然混合戰爭行動可以在灰色地帶迫使常規軍事力量束手束腳,但是如果一個國家軍事能力不足的話,打混合戰爭也會面臨巨大的風險。混合戰爭中的軍事戰,主要表現為通過對軍事力量的多樣化非戰爭運用,為政治、經濟、外交、輿論等非軍事手段提供戰略支撐,必要時通過直接軍事行動加速戰爭目的實現。在俄烏衝突中,美國及盟友對於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和烏克蘭東部的混合戰爭行動難以及時有效做出反應,隨後集中大量常規軍力實施威懾、偵察和騷擾。面對強大的常規軍事威脅,俄羅斯無法運用混合戰爭手段直接抗衡,也無法憑借相對弱勢的常規軍事能力和經濟實力長期消耗,只能調整《俄羅斯聯邦國家核遏制基本政策》,運用戰略核武器威懾敵人的常規軍事行動,以維護俄羅斯國家安全,保證其實施混合戰爭的國際和周邊環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