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大選辯論會(中評社資料照) |
中評社香港10月27日電(評論員 束沐)美國總統大選已進入倒計時。雖然“中國牌”在兩場辯論會的言辭攻防中無所不在,“抹紅”也成為本次選舉策略之一,但迄今為止,競選雙方都沒有明顯操作“台灣牌”的動作,而近段時間外界熱議的所謂“台海十月驚奇”也尚未出現。
作為中美關係中最敏感的台灣問題,並未成為此次美國選前的“爆點”,這一方面說明“台灣牌”在美國政治競爭中其實沒有那麼重要,另一方面也說明過去一段時間以來,解放軍在台海周邊地區的“亮劍”有力震懾了美台雙方相互利用、製造事端的躁動,台海和平穩定的主導權牢牢掌握在大陸手中。
不過,我們也要冷靜地認識到,美國對華政策路線的轉向是具有長期性、結構性和朝野共識性的,未來無論是誰贏得選舉、主政華府,美國對台提升政治、經貿、軍事安全領域關係的需求和誘因都會升至近40年來最高,而這又迎合了島內政治勢力的謀“獨”企圖,勢必轉化為日後美台關係繼續走近、升級的預期。
可見,此次美國大選結果對中美關係一定會帶來短期效應,也必然會牽動兩岸關係的敏感神經,但中長期美台關係的演進軌跡似乎已經有跡可循。故我們有必要從近期美國朝野政界、智庫、媒體對台海局勢、美台關係前景的判斷和謀劃中,進一步把握選後美台關係的變量與常量。
若特朗普勝選連任,美台關係“畸形化”將徹底走上一條不歸路。儘管目前拜登民調領先,但四年前民調失準跌破眼鏡的情景仍歷歷在目。尤其是特朗普上任後把民粹治國推向極致,再加上今年以來疫情、BLM運動等突發因素影響,美國的民意結構是否已經產生結構性突變,尚不得而知,選情仍然撲朔迷離。但可以確定的是,特朗普任內已經開啟了美台關係“畸形化”的進程,而這一進程將隨著其勝選連任而進一步加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