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的角度來看,在釣魚島及南中國海的主權糾紛升級之際,美國重申對本區域的防務承擔,有遏制中國崛起的意義。常萬全將中日爭議歸咎於安倍,也批評菲律賓“打扮成受害者”,並敦促美國不要“姑息養奸”。在習近平上台後,北京的外交政策從韜光養晦上升至有所作為,表現得更為自信與強勢,並期望獲得大國所應享有的地位與尊重。因此,日本及菲律賓在主權問題上採取的敵對行為,引發北京強烈的反應。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最近指出,中國絕不會以大壓小,但也絕不接受以小取鬧,而軍方則更直接批評美國為盟友“撐腰打氣”。雖然常萬全指出,中美關係不是遏制與反遏制關係,但北京顯然對以美國主導的區域安全架構,感到焦慮與不滿。
中美兩國防長的口頭交鋒,讓雙方了解各自的底線,有助於減低誤判。然而,這交鋒凸顯兩國戰略利益的分歧,也可能導致本區域的主權糾紛進一步升級。常萬全在提到領土領海主權時表示,這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中國不會妥協,不會退讓,不會交易。中國的崛起及其強勢外交,使本區域的國家向美國靠攏,以求取戰略平衡。與此同時,在美國削減軍費開支下,本區域的國家也各自通過提高軍費開支及結盟以自求多福。因此,有戰略學者認為,本區域雖然是全球經濟的亮點,但也可能是軍事衝突的火點。由於歷史的深刻傷痕,中日關係的惡化,尤其令人關注,也考驗美日兩國的安保條約。
哈格爾此次訪華,雖然氣氛不太融洽,但他還是首名踏上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的外國官員。此外,中美雙方也就建立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機制和公海海域海空軍事行動安全行為準則,進入實質性磋商階段。中美在戰略利益上有分歧,但卻有共同的經濟利益。兩國在戰略與經濟利益的拉扯下,若能堅守鬥而不破的原則,本區域將能從動態的勢力均衡中,拓展安全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