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南海行為准則”制華緊箍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05 11:23:32  


  作者:張敬偉 (江蘇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香港天大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上月中旬,東盟各國外長在泰國舉行非正式會議,就所謂的“南海行為准則”達成共識。本月晚些時候,中國和東盟將就此展開首次正式磋商。“南海行為准則”是東盟國家抱團祭出的“准則”,在南海存在島嶼主權爭議的現實下,該“准則”制華的意味強烈。有媒體認為,等於給中國戴上了“緊箍咒”。

  中國和東盟就“南海行為准則”進行磋商,凸顯中國希望解決南海問題的建設性立場。但客觀而言,“南海行為准則”有些多餘,也讓中國感覺不舒服。

  首先,“南海行為准則”看似東盟集體達成的共識,實際上是菲律賓和越南強力推動的產物,兩國希望把和中國的南海主權爭議變成東盟和中國的問題。因而,中國自然會產生東盟國家抱團對付中國的想法。

  其次,中國和東盟之間已經有《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下稱“宣言”),再設所謂的“南海行為准則”是多此一舉。“宣言”規定了中國和相關國家哪些該為哪些不該為。簡言之,即中國和相關各方進行雙邊和多邊的聯合搜救、打擊跨境犯罪上應該有所作為;而在領土主權這類敏感問題上則應克制,如不在爭議地區進行政治、軍事和經濟上的刺激、挑釁和使事態擴大化的行動。否則,這就壞了的規矩,如果說連“宣言”都不能遵守,南海問題的原則性就失去了基礎,又何談所謂的“南海行為准則”?

  其三,南海的原則問題在於,相關國家在南海問題上已經沒有了原則性。“宣言”已經是處理南海問題最恰當的機制性原則,若各方遵守這個“宣言”,克制自己的行為,南海問題自然不會像當前這樣風起雲湧波濤起伏。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3年10月,中國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第7次東盟與中國(10+1)領導人會議上就正式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下稱“條約”)。

  由此可以看出,過去10年裡,中國和東盟國家既加入“宣言”又加入“條約”,凸顯中國表現出來的“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外交善意。值得一提的是,有這兩個機制性的原則作為根基,南海也頗為平靜,盡管越南和菲律賓等從未停止過在南海爭議地區開采油氣資源。以越南為例,該國和美國、德國、意大利等西方國家合作,在中越爭議海域開采石油800萬噸,占越南3000萬噸年產量的相當比重。更不堪的是,中國又是越南原油第三大出口市場,去年對華出口原油125萬噸。

  可見,在“宣言”和“條約”的框架內,中國堅持了“擱置爭議”和“聯合開發”的隱忍克制之策,但相關國家卻把“條約”和“宣言”的原則丟盡了南海波濤,以先下手為強的侵占和開發,毫無原則地實行機會主義的利己策略。

  盡管如此,中國依然理性克制,并以30億元人民幣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為基礎,倡導和東盟積極開展海上多領域合作。

  形勢比人強,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之策,擾亂了南海雖然緊張但依然維持均勢的地緣平衡。美菲安保、美越合作、美日澳韓同盟強化、印度東進、聯合軍演、美緬關系複蘇、強化美蒙關系,在中國周邊海域和內陸,遏止和圍堵中國的包圍圈正在形成。正是在美國的鼓噪和攛掇下,越南和菲律賓才成為在南海制衡中國的馬前卒和急先鋒。中國和東盟,完全可以本著“宣言”的機制原則解決問題,可是一旦借助外來勢力強逼中國,相關方已經變得沒有原則不講道理了。在此情勢下,中方只有針鋒相對,寸步不讓。

  如果“宣言”棄之一旁,相關各方不能遵守;另起爐灶再搞“南海行為准則”,准則也失去了原則沒有了准星。

  南海問題的關鍵是,杜絕外來幹涉,中國和相關各方坐下來好好商量。否則,縱有再多的准則,也沒有實際意義。相關國家不是唐僧,中國也不是孫猴子,“南海行為准則”更非制約中國的緊箍。

  (本文觀點不代表署名機構立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