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解決“逢雨看海”勿成空頭支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3 11:09:19  


  中評社香港7月23日電/快速擴張的城市化必須改變“重地上輕地下”的發展理念,下水道的好壞,暢通與否,能否經得起考驗,反映的是一座城市的文明、尊嚴和良心。

  近日,多地出現強降雨,讓一座又一座城市陷入內澇之困。記者探訪發現,西安主城區排水管網管徑設計較小、老城區路段設計標準低,武漢抵抗暴雨排水標準僅為一年一遇……對此,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表示,力爭用5年時間完成排水管網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年左右的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

  一場大雨就讓一座城市陷入內澇,甚至張開吃人的“大嘴”,吞噬人命,這樣的故事幾乎每年都在上演:去年7月,北京大暴雨導致數十人遇難,今年3月,長沙大雨卷走了一位女大學生,7月,河北一家三口在大街上被淹死……在強降雨面前,現代化城市從未像今天這般顯得如此脆弱。因而,住建部提出用10年左右時間解決城市內澇問題,對城市自身發展來說,也是迫在眉睫。

  然而,解決“逢雨看海”,前面卻加了一個“力爭”和一個“左右”,不禁讓公眾平添憂慮,所謂力爭,隱含意義很明顯,那就是爭取實現,倘若城市“努力”了,但結果卻未解決,也不能強求;所謂10年左右,則更是留下了極大的回旋餘地,三至五年也是左右,五年以上也可以說是左右,這也意味著解決城市內澇,基本靠城市自己的良心發現。

  事實上,完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住建部不是第一次表態,今年3月,住建部城建司將抓好城市排水防澇作為今年工作要點;5月,住建部又要求完善城市排水防澇應急預案;7月,住建部下發《城市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編制大綱》,要求城市內澇不得有人員傷亡,明確了城市內澇防治標準。出台的規定再多,倘若都淪於紙上談兵而得不到具體執行,城市內澇就會像交通擁堵、資源緊缺等城市病一樣,永遠附著在城市身上。

  眼下,城市建樓速度驚人,拆了舊城後,短時間內就可再建一個新城,怎麼改造城市的地下排水工程,卻顯得難上加難?很多城市以“歷史欠賬太多”為自己開脫,但這又回避不了為何有錢建樓卻無錢改造地下排水設施的質疑。投資220億,再造一個蘭州城;重慶務川35億元再造一個新城;寧波鄞州計劃8年投資400億,再造一個城市核心區……面對城市如此大手筆的再造新城運動,長沙兩年來共投入1.5億元用於城市地下排水管網的疏浚和改造,類似這樣的“地下”投入實在是微不足道,“逢雨看海”成為城市的一大特色景點也就不難理解。

  內澇敲響了城市發展的警鐘,快速擴張的城市化必須改變“重地上輕地下”的發展理念,下水道的好壞,暢通與否,能否經得起考驗,反映的是一座城市的文明、尊嚴和良心。因而,主管部門和城市政府應以只爭朝夕的態度來解決“逢雨看海”,而不是以“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這樣的模糊字眼,留下左右騰挪的空間。而要解決城市內澇問題:其一,在排水管網上不能多頭管理,要理順水務集團、市政管理局等各職能部門的責任,“九龍治水”的格局到最後是誰也治不了水;其二,加大對地下管網建設的投入,有些發達國家城市地上和地下建設的投入比例為1:1,在這方面我們很有必要與國際接軌;其三,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盡量給公園、湖泊、綠地等留些地方,讓它們發揮雨水“蓄水池”的作用,分擔城市排水系統的一部分功能。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有問責機制,城市居民淹死在城市中,這樣的悲劇豈能無人擔責?

  (消息來源:《廣州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