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專家:中國快速去杠桿化不現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15 17:06:41  


  中評社香港7月15日電/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GDP為24.8萬億元,實際同比增長7.6%,名義同比增長8.8%。同時,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10.15萬億元,同比增長30.5%。社會信用增速超過GDP增速,這意味著中國經濟杠桿率還在提高。這同時也意味著,儘管目前各界都認為當前中國經濟杠桿率過高,但期望在短期內快速去杠桿很可能是不現實的。
 
  金融時報中文網刊登中國農業銀行戰略規劃部研究員付兵濤的分析文章稱,按照目前通用的定義,經濟杠桿率是指一個經濟部門全部負債與GDP的比值,全部經濟杠桿一般包括企業部門杠桿(企業負債/GDP)、家庭部門杠桿(家庭負債/GDP)和政府部門杠桿(政府負債/GDP)。按照這個定義,杠桿率是增加還是下降,取決於這三個部門的負債增速與GDP名義增速孰高孰低。事實是什麼呢?根據有關機構的測算,中國經濟杠桿率已經從1997年的95%穩步上升到2012年的210%。顯然,1997年以來,三個部門的負債增速總體上高於GDP名義增速。
 
  三個部門的負債增速為什麼會高於GDP名義增速?這可以從銀行貨幣供應的角度進行解釋。無論是家庭、企業還是政府,其負債最會反映為某個銀行賬戶的存款或者流通現金,而這正好是貨幣的統計定義,也就是說三個部門的負債應該與貨幣供應量大體相當。2012年末M2存量與當年GDP之比為1.9,與各機構統計的經濟杠桿率基本吻合。我們知道,根據費雪方程可以得到恆等式:M2增速+貨幣流通速度變化=GDP增速+CPI≈GDP名義增速。一般認為,隨著經濟貨幣化程度的提高,貨幣流通速度會逐步下降,而且貨幣在流通中還會有自然損耗,因此M2增速一般是要比GDP名義增速高大概3個百分點左右。
 
  文章表示,由上可知,要想去杠桿,必須使負債增速低於GDP名義增速。但從今年情況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全年GDP實際增速目標為7.5%,考慮到PPI仍為負,CPI還不到3%,全年GDP平減指數應該在2%以內,這樣今年名義GDP增速估計也就在9.5%左右。而當前M2 增速仍高達14%,即使當前穩健貨幣政策能夠在年底將M2增速壓到年初13%的目標附近,仍然高於GDP名義增速。那麼,至少今年杠桿率仍會增加。
 
  去杠桿的另外一個途徑是以股權融資替代債務融資。一方面,股權融資被屬於資本而非債務,自然就減少了負債壓力;另一方面,股權融資屬於非銀行部門之間的直接融資,不參與貨幣創造。從過去經驗的看,2004-2008年之間中國經濟杠桿率曾經連續幾年小幅下降,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那幾年股票融資在整個融資中的比重較高,特別是2007年,股票融資占全部社會融資規模的7.3%。另外,那幾年中國私募股權基金發展也非常迅速。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一季度股票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比重創新1%的近十年最低。而近期股指連創新低,IPO能否啟動尚不確定,私募股權投資似乎也進入低潮期。顯然很難靠股權融資來替代債券融資。
 
  文章最後說,短期內去杠桿不現實,但政策也不是完全無所作為。首先,杠桿加速度應該降下來。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比名義GDP增速高出22個百分點,明顯超出正常水平,仍有壓降的空間。其次,虛增杠桿應該被清除。很多分析表明,目前社會融資規模虛高,其中確實有貨幣空轉、重復統計的因素,不但誤導形勢判斷,更會推高企業融資成本。最後,部分杠桿應該更透明。這既包括部分銀行的理財融資、同業代付等表外業務,也包括地方政府通過融資平台獲得的各種隱性政府負債。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的問題不是杠桿太高,而是杠桿不清,以及近兩年加杠桿太快。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