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9日電/6月份的海底不平靜。俄羅斯計劃在這個月試驗一種全新概念的“賽艇”彈道導彈。據悉,這種導彈平時可部署在海底待命,戰時根據特殊指令激活並發射升空,以摧毀地面和水面目標。
中國軍網報道,俄軍研製這類武器的背景和目的是什麼?它在發出一種怎樣的信號?這種武器的實用價值和發展前景如何?記者就此採訪了海軍裝備研究院研究員錢東。
“賽艇”初露崢嶸
問:“賽艇”導彈是什麼時候開始研製的?
答:上世紀六十年代,有人提出研製可部署在海底的彈道導彈,但並未開展實質性的大規模研製工作。資料顯示,美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放棄這種想法,轉而建設可抗核打擊的加固地下導彈發射井,而蘇聯則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海底導彈概念的論證以及研製任務書的制訂。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俄國防部向馬克耶夫國家導彈中心下達了這種武器的研製任務。該項目一直處於保密狀態,已知的是,2005年首批試驗性的海底部署彈道導彈開始生產,2008年進行首輪試驗,2009年根據暴露問題進行修改完善。
問:潛伏海底,聽起來很酷。該導彈有哪些優點?
答:據猜測,未來這種彈道導彈將裝在儲藏/運輸/發射一體化容器中,由小型潛艇運輸到預定海域投放。它最大的優點在於隱蔽及其帶來的進攻突然性。眾所周知,探測沉底水雷是世界難題。這種海底潛伏武器也一樣,它如果混雜在礁岩和海底沉物之中,很難被探測和分辨。另外,從經濟角度看,由於無需在發射區域配置很強的防衛警戒力量,因此也更省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