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港媒稱中日關係存在誤讀 籲重建信賴慎用武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04 11:49:08  


  中評社香港7月4日電/香港《明報》4日刊發文章分析中日關係,文章認為,中日關係最為理想的狀態,是日本勿忘歷史,中國寬容大度。面對長年的相互認識差距,中日兩國應嘗試換位思考,重建信賴關係,慎用軍事武力,和平化解爭端。

  文章摘編如下:

  2012年秋,日本放送協會(NHK)在黃金時段連續3周播出有關中華文明的紀錄片。該片通過介紹夏朝的誕生、漢字的出現和秦國的中原統一,探討中華文明5000年不衰的奧秘。整個紀錄片回顧歷史,亦不斷穿越時空,剖析當前中國:日本正無可避免地面對東亞大陸中華文明的再崛起。

  自2012年9月日本政府宣布釣魚島“國有化”後,中國和日本就這一島嶼的糾紛成為東亞地區乃至世界關注的焦點。直到最近,兩國之間的糾紛仍然未有解決跡象。中日釣魚島問題僵持不下,表面看似純屬領土問題對立,但究其深層成因,與長年的誤讀存有莫大關係。

  日本國內主流對釣魚島問題的認知,並未將其視為戰後歷史問題,而是放在近年來中國力量崛起的背景下來考慮的。這種認知微妙,且帶有情緒性。在中國,不少對日分析預設:正如上世紀30年代,日本正千方百計地意圖阻礙中國的崛起和發展。然而,從日本內部來看,我們雖然不能否認日本面對中國崛起的複雜心態,但日本主流最為反感“居高臨下”的態度。

  日本的這種強硬情緒,還可以從靖國問題的民意調查中看出端倪:根據日本學者一穀和郎的研究,在是否支持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的議題上,2001年至2005年的日本各大報章的民調都顯示,反對參拜的日本民眾多於支持參拜。但是,當把調查提問改為“是否支持外國政府在靖國問題上的抗議”時,各報民調都顯示,大部分日本民眾都持抵制態度。

  2010年釣魚島撞船事件後,進一步加深了日本的弱國心理。在不信任的氛圍下,當中方提出日本需重回擱置共識,承認釣魚島存在爭議時,日方卻會懷疑背後的動機。

  從中國角度來看,釣魚島問題直接和鴉片戰爭以來飽受包括日本在內的西方列強欺凌的屈辱歷史和悲情記憶有關。過去幾十年來,日本看待中國社會的對日情緒,往往從“反日教育”的角度來解讀。日本社會沒有明白到,在中國人的意識中,歷史不是歷史學家的事情,而是今日的教訓,必須依據恒定的道德價值觀念來反省。沒有日本侵華,中國的現代化可能早就完成。

  中日關係最為理想的狀態,是日本勿忘歷史,中國寬容大度。兩個曾經兵刃相見的國家要化解歷史恩怨,絕非易事。面對長年的相互認識差距,中日兩國都應嘗試換位思考,重建信賴關係,慎用軍事武力,和平化解領土爭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