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式直升機群。 |
中評社北京5月5日電/俄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研究員、政治學副博士瓦西裡-卡申在《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雙月刊2013年第3期上撰文指出,鑒於未來對華關係的長期不確定性,俄羅斯仍舊不排除中國潛在威脅轉變成現實威脅的可能。俄在遠東地區的軍事建設針對中國的用意非常明顯,畢竟除了核武器之外,俄軍根本無法抗衡人民解放軍。
據“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網站5月1日報道,卡申指出,近年來中俄互信關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兩國在多數國際問題上結成統一陣線,而2011-2012年軍事技術合作則基本恢復了上世紀90年代的“黃金時代”,俄對華軍售規模大幅增加,平均每年接近20億美元,聯合軍事演習規模越來越大,雙邊協作水平不斷提高。今年3月初中國新當選國家主席習近平首訪選擇俄羅斯,而且應邀參觀了俄軍總參謀部作戰指揮中心,具有鮮明的政治和象徵意義,儘管此次訪問期間雙方並沒有具體討論巨額軍售交易。目前在政治關係上,中俄還沒有準備,可能並不準備宣布正式結成軍事同盟,但是在軍事和技術領域,通過日益頻繁的大規模聯合演習,深入擴大兩軍接觸的方式,兩國顯然已經創造了締結同盟的基本條件。
通過對俄軍武器裝備更新換代進程的分析,可以發現,東部軍區在接裝新武器方面首當其衝。而且,從俄羅斯的歐洲地區向遠東地區投送戰役兵力,一直都是俄軍大規模戰略演習的主要劇本之一。俄聯邦安全局官方公布的許多間諜案件涉及中國。俄政府還在明顯限制中國對某些重要戰略經濟領域的投資。很顯然,所有這些都是應對中國對俄羅斯主權和領土完整利益構成潛在威脅的警惕和防範措施,因為中國並沒有對俄羅斯構成任何直接威脅。但是,假設的“中國威脅”卻在俄羅斯外交和國防政策中起著重要作用。
俄專家指出,中俄沒有互相敵視的嚴重的歷史傳統,中俄之間的衝突遠比俄與周邊其他大國的戰爭次數少得多。直到17世紀末中俄才爆發小規模衝突,1899-1901年沙俄雖然參加了入侵中國的八國聯軍,但不是主要侵略者。1929年南滿鐵路衝突和1969年珍寶島衝突,規模同樣不是很大。總之,作為共處300多年、有著漫長邊界的兩個大國,中俄衝突數量如此之少,歷史罕見,而且從未爆發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大規模戰爭。儘管沙俄通過不平等條約割占了中國大片領土,令許多中國人視為“百年恥辱”,但是兩國合作共同對抗西方的歷史卻非常悠久。早在1858年沙俄就曾試圖向中國提供步槍和大炮,用來對抗英國和法國,挽救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的敗局。抗日戰爭期間,蘇聯向中國提供了大量軍事援。二戰後,兩國聯手抗美援朝,全面深入地展開各種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