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顯美新合作的示範效應,開創與東南亞安全合作新格局。東南亞國家大都奉行“大國平衡”政策,儘管近年來一些國家“倚美求安全”的心態增強,與美安全合作不斷拓展,但由於歷史和現實的諸多原因,東南亞國家對美軍事存在仍心存戒備。美國希望抓住“自由”號進駐樟宜的機會,通過美新軍事合作的示範效應,拓展與東南亞國家軍事合作的深度和廣度。為此,美在“自由”號的部署方式上可謂費盡心思。一方面,從2011年起,多次高調宣布與新加坡談判的進展情況以及具體部署計劃;另一方面,在部署的具體方式上卻相當低調,此次“自由”號部署樟宜期間,全體艦員吃住在艦上,並只在區域內進行訪問交流。而且,此後4艘瀕海戰鬥艦以輪換方式部署,不謀求在新加坡建立永久性基地。美希望以此高調顯示對東南亞盟國和地區的安全承諾,進一步拉緊同盟;同時,也為了減少駐扎國的負擔,改善美國駐軍的形象。
發揮“小艦聚合”作用,探索前沿軍事存在的新模式。瀕海戰鬥艦雖小,卻具有很強的通訊控制指揮能力,可與潛艇、水面艦艇以及航母戰鬥群密切協同,聯合行動,必要時甚至可扮演“近海指揮艦”的角色。當前,美傳統的海外兵力部署模式遇到越來越多的挑戰,而瀕海戰鬥艦“少量、輪流”的部署方式,能夠以較小的兵力投入實現更大範圍的軍事存在,並可避免因新建基地而增大經濟投入,降低駐扎國及有關國家的反應烈度,實現“地理上更分散、行動上更靈活、政治上可持續”的目標。
“自由”號進駐樟宜是美國亞太大棋盤上的重要一步,美國人在試探,周邊國家在觀看,瀕海戰鬥艦未來將駛向何處,人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