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海軍艦艇隱身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09 12:21:28  


正在進行消磁作業的中國海軍驅逐艦。
 
  1994年,王虹斌研究員主動調整專業方向,大膽將研究室的研究方向由艦艇防化轉向艦艇隱身,並帶領研究團隊先後開展多項基礎性、開拓性的試驗、研究工作,開創了海軍艦艇雷達波隱身技術研究和測量分析的嶄新領域。1998年以來,他帶領課題組人員完成多種新型艦艇的雷達波隱身設計工作,使艦艇隱身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多項科研成果獲軍隊科技進步一、二等獎。

  上世紀90年代初,“降低常規潛艇水下排氣噪氣技術研究”這一國家重點攻關課題,國內3家科研單位久攻不下。該團隊接手以後,提出新穎的降噪方案,消除潛艇強噪聲源,大大提高潛艇通氣管航態時的水下隱蔽性,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證書和國家發明獎。

  隨著他們的研究成果一項項問世,影響艦船隱身的一個個難題被攻克,某型艦艇雷達波RCS反射面積減少75%—90%,紅外抑制效果達70%以上,核潛艇聲納平台噪聲大幅降低、聲納探測距離增大40%,新型反水雷艦船設備磁場強度降低90%,一個無影無形的海戰場悄然形成。

  一件堅不可摧的“鐵布衫”披上戰艦

  海軍裝備研究院院長汪玉在攻讀博士期間,了解到我國艦艇抗衝擊技術研究基本處於空白,而歐美等發達國家海軍技術研究遠遠走在我國前面,並對我實行技術封鎖。我們的艦船能否抗得住對手強大的火力打擊?

  汪玉一手組建並帶領科研團隊,白手起家,經過10餘年不懈努力,從實戰出發系統拓展了艦艇抗衝擊技術新領域,建立起一整套艦艇抗衝擊理論模型、方法和手段,成功實施了實船爆炸衝擊試驗考核,研製出多型衝擊防護設備並實船應用,被官兵稱讚為艦艇的“金鐘罩”。在此基礎上,創立軍隊首個艦艇抗衝擊實驗室,組建了抗衝擊學組,確立了國內行業的領先地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