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對朝戰略的尷尬折射了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05 10:15:18  


這是朝鮮鹹鏡北道豐溪裡核試驗場地區的衛星照片。新華社發
  中評社香港3月5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5日載文《中國對朝戰略的尷尬折射了什麼?》,摘要如下:

  朝鮮第三次核試驗不但震驚中國,並使中國下不了台,而且也再次將中國對朝戰略的尷尬暴露無遺。

  朝鮮在中國大年初三核試驗,顯然沒有把中國放在眼裡。同時,中國新一代領導人即將在3月的全國“兩會”後全面執掌國家大權;朝鮮若尊重中國,原本可有充分的時間先與中國新領導人見面,然後再決定是否核試驗。但中國新年的一聲核爆聲,顯示朝鮮顯然沒有意願與中國新領導人見面溝通,甚至還把今年仍在計劃中的核試驗計劃也告訴中國,對中國更似具有侮辱之意。

  朝鮮此次核試驗後,不但國際媒體、中國民間和公共知識分子再次質疑中國對朝戰略,而且即便在中國官媒內部,也出現了以新華社和《環球時報》為代表的兩種不同聲音。凡此種種,都顯示不但國際社會,而且就連中國民間、學界和官媒在中國對朝戰略上的不耐煩態度,也已發生了從量變到質變的明顯變化。

中國對朝戰略考量似是而非

  雖然中國官方學者一再聲稱中國對朝核政策沒有失敗,中國對朝戰略基本成功,但民間早已發出質疑:如果中國過去若干年對朝施加足夠壓力,朝鮮是否可能在核問題上走得如此之遠?接下來的問題就是:中國長期支持、同情朝鮮,對中國的戰略利益到底有哪些實在的好處?中國對朝鮮的同情和支持到底是為了什麼?

  長期來,中國對朝戰略的背後一直有意識形態和戰略利益兩層考量:就意識形態而言,除了早年“用鮮血凝成的友誼”之外,中朝在冷戰結束後的意識形態同質性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戰略利益而言,除了早年的“朝鮮是中國天然的戰略屏障”等考量外,當中國日益崛起為全球大國並與美國的潛在衝突日益加劇時,朝鮮顯然或多或少成為中國與美國抗衡的一個籌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