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媒:中國並非“獨霸”非洲 但中國戰略難效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19 08:56:50  


中國火箭炮戰車戰機亮相2012年非洲防務展。
  中評社北京2月19日電/環球網報道,廣闊的非洲大地被戰略家普遍視為明日的商業熱土,多國圍繞非洲前景的競逐早已悄然展開,但中國逐步進入非洲的商業步伐卻屢遭西方責難。美國非洲企業理事會主席史蒂芬?海斯2月15日在“美國新聞”網站發表文章稱,中國並非“獨霸”非洲,但中國的戰略難以效仿,美國應借助非洲中產階級的力量同中國競爭。

  文章稱,中國有充足的理由存在於非洲,非洲人對中國心存感激,因為中國做了他人不會做的事,甚至世界銀行籌劃多年卻未能開工的道路,最終經中國人之手建成通車。非洲的領導人看到橫貫整個大陸的蓬勃建設景象,無疑會感謝中國。

  與很多西方人的想象不同,中國並非“獨霸”非洲。海斯稱,實際上中國不是非洲大地上唯一的“狠角色”,土耳其人的賓館、杜拜人的港口、馬來西亞人的紡織廠、沙特人的農場以及南非人的銀行和商場,在非洲的土地上星羅棋布,俄羅斯、印度、巴西和以色列同樣是不可小覷的玩家。

  海斯認為,如果說非洲意味著未來,那麼美國明日的身影正在沒落。在競爭的領域和規則早已今非昔比的非洲,美國卻墨守陳規,像當年的大英帝國和法蘭西帝國那樣執迷於自己的長盛不衰。

  文章表示,同中國人競爭,美國無法效仿中國人的經商模式,因為美國沒有中國在非洲“自上而下”的渠道,也缺乏公共部門與私營機構之間的緊密配合。但是,非洲在不斷變化,中產階級已經在一些國家發育,而中產階級的成長意味著私營力量的增長。中國的力量依賴於其與非洲政治高層的緊密關係,但非洲的未來掌握在中產階級的手中,那是一個由眾多商人、企業家和消費者組成的集合。一個經濟體不會僅憑初級消費者中的精英之力永遠維持下去,現代媒體不會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而“阿拉伯之春”就是例證。不滿的浪潮正在來臨,誰能滿足非洲公民階層的需求,誰就是未來的贏家。

  海斯由此得出結論,稱美國的非洲戰略應當是壯大非洲中產階級的力量,並與之建立商業夥伴關係,從而令雙方均擁有相互依賴的市場,而美國的援助計劃也不能沿用傳統的模式,而是要注重非洲自身的建設能力和就業,培養企業型社會。“自上而下”戰略的困境是,位於底層的人們只能看到上層對利益的占有,卻看不到好處惠及自身;而“自下而上”的戰略又不夠經濟合算,且產生的就業和市場不足以容納龐大的人口。因此,美國的基本途徑應當是同時加強自身和非洲的中產階級力量,擴大兩地的就業。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