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預警機如何崛起?專家揭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28 11:51:41  


 
  此時,王小謨主動推薦了優秀的年輕專家擔任總設計師,自己擔任總顧問,為我國首型預警機的研製成功作出重要貢獻。

  就中國預警機的崛起始末,王小謨院士日前接受本報獨家專訪,講述預警機研製風雲變幻的歷史。

  上世紀60年代我國曾自主研製預警機,但因核心技術沒過關中止;90年代上馬預警機,對外合作的中止,推遲了用上預警機的時間,但卻加快了國內自主研製的步伐

  記者:首先祝賀您獲得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有人把您稱為首位摘取最高獎的軍工科學家,也把您稱為“預警機之父”。

  王小謨:獲得最高獎和預警機研製成功一樣,讓我感到自豪。這個自豪並不屬於我個人,而是屬於我們集體、我們國家。“預警機之父”我不敢當。這不是一個人的功勞,我所從事的軍工電子事業都需要團隊協作來完成,我只是一個代表,一個中國軍工電子人的符號。我希望大家記住這個團隊,記住一種精神——自力更生,創新圖強,協同作戰,頑強拼搏,這也是中國預警機精神。

  中國預警機研製團隊龐大,集中全國百餘個研究院所和工廠,覆蓋到很多行業和很多專業。管理上採取雙總師體制,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負責電子系統總承,中航工業集團負責載機平台改裝工作。其中,電子系統設計的單位就有幾十家研究院所、數萬人參與其中。同時,預警機的研製要耗費巨資才能堅持下來,不僅僅是研製費用,研製出來後還要進行各種試驗和數千架次的試飛,費用更高。預警機的研製是國家行為,預警機的成功,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

  記者:上世紀60年代末中國就開始研製預警機,後來中止,之後又為何重新研製?

  王小謨:我們重新開始研製預警機有兩個大背景,第一個大背景是我們已經具備了技術條件。我國從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自主研製雷達。當時很多人都不知道雷達是什麼樣,更不知道該怎麼做,研究人員就跑到當時的中蘇邊界用望遠鏡看人家的雷達是怎麼回事。也就是從那時起,我國雷達界就有了自力更生的傳統。由於雷達上天後往下看會碰到嚴重的地雜波反射,我們在60年代開始研製的預警機“空警一號”,就是因為未能解決這個反雜波問題而中止。總結經驗教訓,我們從基礎做起,首先要攻克“兩高一低”技術。所謂“兩高一低”,就是高純頻譜發射機、高性能信號處理器、超低副瓣天線。從70年代起,我們下決心要在這三項技術上突破,首先攻克天線和發射的難關。到80年代末期,隨著計算機發展,高性能處理器已經變得相對容易,這樣“兩高一低”就被解決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