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解放軍智能車實現突破 數百輛車只需一人指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23 10:16:27  


 
  智能車的“大腦”,是兩台計算機和一台備用計算機組成的執行系統,它們通過對各種信息的綜合分析,驅動機械裝置,讓車輛可以自主進行刹車、制動等動作,實現了如司機一樣老練的駕駛。

  徐友春教授介紹說,與人開車相比,電腦駕車在安全控制方面更為精確且不會出現“情緒化”,嚴謹地遵循設定的交通規則。為保證車輛行駛安全,電腦設定的安全刹車距離為100米左右。

  未來應用:運輸省去大量人員,有效避免疲勞駕駛

  目前,軍事交通學院研製的無人駕駛智能汽車已經擁有超過1萬公里安全測試行駛的“經驗”,無論在城市道路還是鄉村道路都表現穩定。

  京津高速的測試,更增加了人們對無人駕駛智能車技術的暢想:將來這項神奇的技術會帶來哪些便利?

  中國工程院院士、自動控制專家鄭南寧介紹說,儘管無人駕駛智能車的技術應用還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未來應用價值非常廣泛。從軍事上來說,利用這項技術未來運送軍事物資,可能多達數百輛的車隊,僅需領頭的一輛車由士兵駕駛,後面所有的車輛都不需要司機,實現無人駕駛,可節省大量兵員,提高作戰效率。

  在民用領域,可以有效避免疲勞駕駛現象。司機累了,可以讓車輛進入無人駕駛狀態,安心地睡覺。如果未來將智能車技術與互聯網、雲計算等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實現最優的交通路徑規劃,那麼將有望解決城市交通擁堵難題。又如,如果城市專門劃出一條公交道路,則完全可以實現公交車無人駕駛化。

  新聞鏈接

  軍事交通學院持續跟蹤國內外智能車輛技術研究,重點突破多傳感器及多路信息融合、複雜越野環境中障礙物識別等關鍵技術,已形成了特色鮮明的軍用智能車輛學科研究方向,構建了以徐友春教授為帶頭人、平均年齡僅30.4歲的科技創新團隊,建成了軍用智能車輛實驗室,承擔了10餘項國家和軍隊級重點科研項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