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彭光謙少將:美國患上“霸權更年期綜合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01-20 09:48:40


 
  3、歐洲在艱難曲折中緩慢走向“聯邦國家化”的趨勢。

  自從1999年1月1日歐元的啟動,歐盟一體化向前邁進了一步,歐盟不僅其內部組織結構形同主權國家,而且在許多領域實際上行使著過去屬於國家的主權權利。近年來,由於歐債危機的沉重打擊,歐洲一體化進程面臨極其嚴峻的考驗。有人呼籲希臘退出歐元區,英國也出現退出歐盟的聲音。英國的蘇格蘭,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意大利的威尼斯、西西里,法國的科西嘉,德國的巴伐利亞,比利時的弗拉芒族,分離運動日趨活躍。儘管如此,歐盟一體化仍然存在強大的驅動力。進一步推進歐盟一體化是歐洲走出危機的唯一出路。後退是沒有出路的。如果歐洲國家大難臨頭各自飛,將永遠消失在歷史地平線之下。

  從長期來說,危機治理,是依靠歐元區形成一個治理結構,靠財政政策的統一,甚至於成立一個統一政府。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委員諾亞(Christian Noyer)接受採訪時曾表示,歐洲已經到達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僅僅依靠貨幣聯盟己無法有效推動進步,歐洲需要朝著包括預算聯盟在內的“聯邦化”發展。

  4、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過渡的趨勢。

  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發端於16世紀,至今不過500年歷史,從瓦特蒸汽機算起,也不過200多年。工業文明對於農業文明雖然是一種進步,但是,工業文明時代以自然作為征服、役使的對象,以掠奪性消耗大量能源資源的方式實現財富爆炸式增長。在積聚財富的同時,導致社會發展的嚴重失衡和生態災難的加劇。在《自然辯證法》中,恩格斯早就指出,“不可過分地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將報復我們。”特別是,在唯利是圖和物質利益最大化的資本本性的驅使下,與工業文明發展相伴隨的是赤裸裸的掠奪與擴張,是血與火的戰爭與軍事衝突,是一個又一個的社會危機與生態危機。這種發展方式顯然是不可持續的。它已經走到了歷史的盡頭。以生態文明取代工業文明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工業文明代表的是昨天,生態文明代表的是明天。只有順天應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天人合一,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才能實現人類的永續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