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釣魚島爭端持續升溫 中日關係路在何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17 09:26:03  


日方拍攝的中國海監船巡航釣魚島。
  中評社香港1月17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1月17日載文《中日關係路在何方》,摘要如下:

  自去年4月日本時任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宣布籌款買下釣魚島後,中日兩國的領土糾紛便不斷升級。在象徵日本侵華的“九一八事件”81周年前夕,日本當局向私人島主買下釣魚島,引發中國民眾大規模的反日示威及抵制日貨運動。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發表評論,使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強硬措辭,抗議日本國有化釣魚島的舉動。《人民日報》在1962年中印邊境發生武裝衝突前夕,也曾發表題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社論,一個月後中印邊界戰爭爆發。

  雖然中日目前還處於隔空罵戰狀態,但是中國海洋局的海監船到釣魚島海域進行常態化的維權巡航,並在上個月開始派遣公務飛機飛至日本的防空識別區,引起日本自衛隊戰機升空應對。中國幾天前也派遣戰機反制,與日本戰機相互示威。這不禁讓人想起2001年4月在海南島附近發生中國與美國軍機撞擊事件。日本防長小野寺五典近日警告,如果中方飛機進入釣魚島日本領空,日方將發射曳光彈,但中國軍方表示,如果日本這麼做,就是“打響第一槍”。雖然兩國可能是在互探底線,但事態的發展方向顯示,兩國的外交談判空間正在收窄。

  中日關係背負著沉重的歷史包袱,因此在建立互信與糾紛解決的機制方面,面對巨大的挑戰。中國領導人闡述的中國夢,其內涵是要通過中國的崛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這厚重的歷史感與使命下,每當中日關係陷入低潮時,日本侵華歷史的傷痕便揭開。《人民日報》在釣魚島問題的社評中指出,日本必須進行“自我心理調適”,“拿出足夠的勇氣面對中國崛起”。釣魚島被視為處於圍堵中國的第一島鏈,因此從戰略、歷史與心理上而言,北京很可能繼續採取強硬姿態。在日本方面,《朝日新聞》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大部分受訪者對兩國關係存有負面的印象,他們將這歸咎於兩國對歷史認知的落差。自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後,日本對中國的崛起,存有很大的疑慮。北京反覆要求東京正視歷史,為戰爭罪行懺悔,對日本致力於發展擁有軍事力量的“正常國家”,是個很大的制約。因此,日本政壇右翼勢力崛起,新首相安倍晉三曾表示要修改戰敗後制訂的憲法,並加強愛國教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