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日本仿效美國“重返東南亞” 圖謀制衡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16 09:15:14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趙洪對記者說:“日本和東南亞部分國家與中國有領土糾紛,雙方都有制衡中國的需求。”該校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則認為,東盟國家在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較深,日本做不到“包圍中國”,在制衡中國方面日本心有餘而力不足。

  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與全球化研究所所長黃靖也對記者說,安倍出訪東南亞實際上是無奈的選擇。美國察覺到了安倍的民族主義傾向,因此不願接待安倍。美國已經意識到了在東南亞沒有和中國對抗的能力,因此日本“串通”和中國有領土糾紛的東南亞國家制衡中國的企圖只能破壞東南亞地區的穩定,給美國製造麻煩。

  由於日本近期與周邊國家爭端頻發,政治與“右轉”日漸明顯,這一危險的趨勢引起一些輿論的質疑。《雅加達郵報》日前刊登評論稱,安倍談論修憲以發展軍事力量,這些跡象都令人擔憂右翼分子甚至極端民族主義政客控制日本政局,引發軍國主義死灰複燃,安倍政府若炫耀日本軍事力量並為其殖民歷史辯護,只會令其在國際舞台上進一步被孤立。

  振興經濟瞄准東南亞市場

  黃靖認為,日本經濟依賴出口,目前世界經濟低迷,東南亞地區是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日本領導人訪問東南亞的另一個目的是進一步開拓東南亞市場,振興經濟。日本貿易振興會曼谷辦公室投資合作部主管長穀場純一郎也認為,“受少子化和高齡化的影響,日本國內消費市場一直在萎縮,日企進軍東南亞是為了彌補國內消費市場狹小的不足。”

  “對日本來說,東盟國家既是重要的生產基地又是巨大的消費市場,但雁型結構分工模式已經過時,如今日本企業在東南亞面臨中國和韓國企業的競爭。”日本東盟經濟產業合作委員會副代表蒲田亮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隨著2015年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日本企業會把更多的研發中心和東南亞區域總部放到東盟國家,因為在東南亞當地研發的產品更能滿足當地人的需要。日本也非常重視與東盟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另據日本媒體報道,安倍再次擔任日本首相後曾表示,將把日本經濟增長重點放在復興製造業、支援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和培育新產業三個領域。東南亞地區的經濟起飛與日本有很深的關係,上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伴隨日本經濟的騰飛和產業結構升級,亞洲形成了日本—亞洲四小龍—東南亞國家的雁型結構分工模式。在這個鏈條中,日本扮演了技術來源和資金來源的角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