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7日電/科技日報報道,碧空如紙,長虹當練,繪鐫著黃長強團隊不斷攻堅克難、迅速成長的生動寫意。
2003年成功破解某型訓練彈研製核心技術難題,實現了先進戰機訓練彈的全面國產化。
2009年成功發明武裝直升機武器智能控制系統,革新了在國內運用達50餘年的火箭武器核心控制技術。
……
不是發明家,但他們卻屢屢在技術盲區開辟科研高地;不是飛行軍,但他們卻跑出了火箭般的速度。從團隊組建初期沒有一項科研項目,沒有一筆科研經費到現在享譽全軍的“軍械120”,每年突破千萬科研經費,短短十餘載,將困難踩在腳下,把疲倦拋在身後,他們以前沿技術為戰略支點,走出了一條“以科研促教學、以教學助科研”的建設思路。無數新技術、成果在他們手中誕生,神話般的科研推進速度向世人證明著他們攻堅克難的決心和實力。
空軍轉型建設的需要召喚著黃長強團隊乘勢而上,一項項更加複雜陌生的科研項目考驗著他們的登攀的速度。
當今世界航空裝備正向無人化、隱身化、智能化和精准化的趨勢發展,美軍已將無人作戰飛機投入戰場使用,很多國家也將無人作戰飛機作為未來裝備發展的重點。“未來空天戰場不能讓外軍無人機一枝獨秀!”軍隊科研工作者的特殊敏銳讓黃長強教授及其團隊將目光轉向無人機平台與武器系統的結合,力爭在多學科交叉配合的嶄新“空域”搶占無人機領域的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