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前政要:有人慫恿中美向對方發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29 00:17:11  


  中評社北京5月29日電/談到東亞,“劇變”是一個被反覆提及的詞匯。回想過去30年重塑該地區的政治和經濟力量,回想過去數百年太平洋兩岸諸強的此消彼長,在東亞進入大選年之際具有特別的意義。從年初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開始,俄羅斯、韓國、美國相繼總統大選,中國即將召開十八大。這些權力交接可能是平穩過渡,也可能過渡得很突然。但不管怎樣,決定未來10年各國政策的關鍵因素已在交接過程中就位。

  環球時報刊登前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在“上海論壇2012”上的演講節選稱,2012年亞太新領導人的抉擇將不是“孤獨”做出的,而是同時評估其他國家的戰略和發展軌跡———美國考慮中國,中國考慮美國,韓國考慮朝鮮,同時考慮美國、中國和日本。各個國家正變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許今日之東亞最明顯的特征是該地區經歷的相對安定。一個曾被20世紀血腥衝突纏繞的地區,目前儘管面臨不小風險,但其環境相對穩定。這種穩定是過去30年該地區取得驚人增長的主要推手,並關乎該地區未來的發展。

  討論新領導人面臨的抉擇時,有必要思考同時期為何有一個很穩定的戰略環境,什麼因素會威脅這種穩定,該地區的領導人,特別是美中領導人採取何種措施維繫穩定和繁榮。

  該地區面對的最危險境況是懸而未決的國家雄心及其相關領土主張。不過,在朝鮮半島,朝韓雙方鮮有人支持維持現有劃界,也鮮有人支持在改變遊戲策略上碰運氣。同樣的模式出現在東海和南海,儘管那裡有偶發衝突和密集軍演,面臨危機升級的危險,但各方都表現出尋求和平解決分歧的意願。

  因此,需要再次叩問這種穩定性存在的原因,以及如何維繫它。答案有二:一是該地區日益加深的經濟融合,二是中美領導人致力於打造建設性合作關係。而後者更為重要,因為歷史證明,雖然經濟融合有益於和平,但對於維繫和平是不夠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