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環球時報:當前更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23 16:44:58  


  中評社北京5月23日電/環球時報今天發表社評說,中國社會的分歧在增多,裂痕也在增多。反主流的一些聲音在互聯網上逐漸鞏固了陣地。彌合分歧,擴大共識的任務很重,但對當前情況有針對性、並能產生效果的方法並不多。中國需要維護社會團結的探索和創新。

  社評認為,首先需要一個實事求是的判斷:完全由官方主導中國意識形態的時代過去了,中國思想多元化的趨勢是不可逆的。承認了這個現實,用新的凝聚力對衝並消化多元時代的極端性和負面性,就顯得十分緊迫。

  一元化時代的最大特點是,社會有完全一致的價值取向,所有人朝同一個方向競爭、進取。競爭的失敗者自動處於從屬地位,接受遠離社會中心位置的現實。

  多元化時代則大不一樣。社會在價值觀層面就已出現分歧,主流價值觀再強大也形不成對社會的全覆蓋。競爭的主流方向開始模糊,一個競爭方向的劣勢者有了替代的選擇。漸漸地,不同發展方向開始競爭在中國社會的影響力,謀取在社會中更有優勢的位置。

  官本位的思想在中國仍很強大,中國人常說的“體制內”,其實是一個以官為本的大圈子。中國人對政治感興趣,因為政治的影響力的確最大,而商的影響力至今是次一級的。通過某種形式在“體制內”有一席之地,對很多人仍具有吸引力。

  當前很有成就的企業家及社會名流,大多不拒絕在官方的安排下獲得參政議政的機會。而進入了這個體系的人,很少有向政治對抗方向發展的。

  然而不幸的是,中國“體制內”的規模和對外接口都是有限的,有很多商業成功者、有才氣並獲得成功的名流與“體制內”無緣。工商界對社會的實際作用與他們的話語權尤其不成比例。可以想見,即使這些人的基本價值觀同“體制內”是一致的,他們變得熱衷發牢騷,或對國家主流前進方向找點別扭的概率也會大得多。

  全球化時代,西方的影響大舉向中國滲入,而自感被“體制內”冷落、在國家主流政治方向已無前途的人,對西方產生親近感幾乎是“很自然的”。這種結合既是思想的,也是利益上的。

  中國現在已經出來一批與現行體制採取對抗態度的人,而且他們的存在逐漸合法化。他們當中的少數人因觸碰法律底線受到制裁,但這樣的人今後會層出不窮。

  思想和利益的多元化不可阻擋,我們甚至不能說,“對抗”的存在對中國就是完全無益的。但它們帶來的政治衝擊對國家的確是風險和挑戰。或許唯有擴大中國政治與這種多元化的結構性互動,盡可能改變它們帶來的衝擊力的性質,才能形成社會新的穩定和活力。

  中國為此應打破目前“體制內”的邊界,讓國家政治資源不再固化,而與社會各個領域不斷貼近。要創造合法參政議政的新途徑,不斷製造“體制內”與“體制外”的新接口,甚至實現體制內外的流動。

  中國一直崇尚統一戰線,直到今天它仍被視為法寶。然而“統戰”的對象需要根據新形勢不斷調整,中國社會內部的“統戰”或許是當前最應下力氣去做的。

  中國在快速發展,中國保持當前的發展態勢符合絕大多數國人的根本利益,當前的一些裂痕包括一些對抗都並非不可化解。別讓西方來中國搞了“統戰”工作,我們不應輕易言“敵”。相反,我們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