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家稱美F22一味追求“高大全”影響可靠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18 11:45:27  


 
  一是功能定位的偏差。F-22的研製計劃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設計目標主要針對的是當時蘇聯數量眾多的蘇-27、米格-29等高性能戰鬥機,以及號稱世界上最嚴密的由大量先進地空導彈組成的蘇聯本土防空體系。F-22的主要作戰任務就是“臨門一腳”踢開蘇聯防空網、奪取空中優勢,以掩護B-2轟炸機實施突防。因此,F-22在設計之初定位的就是高威脅程度的作戰環境。然而,1991年,蘇聯的解體使F-22一下子失去了目標。“9.11”恐怖襲擊發生後,就有美國議員對F-22的未來提出過質疑,認為這一冷戰產物無法適應反恐戰爭的需要。但美國空軍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仍堅持F-22可為美軍保持40年的空中霸主地位。應該說,發展過程橫跨冷戰與後冷戰時代、機械化戰爭與信息化戰爭時代的F-22,對自身功能的定位還需要調整。

  二是在高性能與高可靠性之間出現失衡。F-22在設計之初,就提出了極高的技戰術性能指標。“高、大、全”的設計理念貫穿F-22的整個研製過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為了打造這一堪稱完美的戰機,在發動機性能、機體結構、材料運用和隱身塗料等諸多方面可以說是精益求精。結果,F-22的單機生產成本加研發成本竟然高達3.5億美元。

  但是,以高投入追求全方位的高性能,影響最大的就是系統的可靠性。武器裝備發展的固有規律表明,過高的性能指標必然存在極大的技術風險,F-22的機載供氧系統問題就是最集中的體現。此外,F-22還出現過座艙蓋失鎖、隱身塗料脫落等問題。因此,F-22要處理好高性能和高可靠性之間的關係,還要花很大的功夫進行改進。(作者:王鵬、崔捷——單位:空軍工程大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