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潛艇裝備水聲識別器辨目標 不再靠耳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07 11:57:00  


原文配圖:程玉勝實地測試水聲裝備,為潛艇擦亮“眼睛”。
  中評社北京5月7日電/解放軍畫報報道,東海某海域,暗流湧動。游獵海底的某潛艇此刻正用它的“眼睛”和“耳朵”——聲呐,捕捉著水面戰場的蛛絲馬跡。“發現不明目標!”聲呐兵的報告,使狹小艙室內的空氣驟然凝固。

  就在聲呐兵全神貫注判別目標性質時,一位面容清瘦的海軍大校將視線從一台設備上移開,沉穩而堅定地說:“是商船。”

  片刻之後,聲呐兵確認“目標是商船”。眾人不禁將欽佩的目光投向這位海軍大校——我軍著名水聲專家、海軍潛艇學院教授程玉勝。經過程玉勝和同事們10多年的不懈攻關,我國在水聲目標識別這一國際公認的技術難題上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研製出某型水聲設備,使游弋在深海的中國潛艇,從此有了“智能耳”“千里眼”。

  潛艇部隊有一種說法,“大海航行靠聲呐”。在水下,聲音是潛艇識別目標的唯一媒介。傳統識別手段主要依靠聲呐兵進行人工判聽,憑的是經驗,而這種經驗要靠多年的崗位積累。某潛艇支隊的一位老聲呐兵曾這樣形容他過去的尷尬:有時報了心發虛,判斷不出目標到底是什麼,無法給指揮員準確的信息。

  面對潛艇部隊信息化作戰的需要,面對潛艇官兵對技術變革的盼望,風華正茂的程玉勝走上了一條“苦行僧”般的科研路。

  當時,水聲識別問題已引起國內科學界的重視,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在進行研究,海軍潛艇學院作為一所指揮院校,並無優勢可言。有領導善意地提醒程玉勝:“做這個項目風險大,可能做了沒結果。”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