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戰機的問題還在於美國人在技術上的自私。作為西方盟國的老大哥,美國人在技術上一點都沒有老大哥的寬容,反倒是顯得過於霸道。在F-35的技術合作中,美國人堅守其對隱身技術的保密,不對合作國家轉讓隱身技術,這令那些合作國家變成了四代機的“打工仔”。出於對美國的忌憚,西方其他國家不敢對美國技術上的霸道有更多的抱怨,他們只好選擇放棄和等待,這直接導致了F-35訂單遲遲無法簽下的結果。
那麼,日本採購F-35的計劃是如何做出的呢?我認為這是美國人在亞太戰略中的又一次成功,他們利用了日本人對於自身安全的恐懼,通過渲染亞太局勢的複雜,達到了推銷軍用產品的目的。我們回頭來看看亞太局勢近年來的發展:隨著沖繩民眾對美軍基地抱怨的逐步高漲,美國人對於日本的高壓政策也一步步升級,到2009年底,日美之間的矛盾陷入僵局。但2010年亞太局勢突然轉向,隨著韓國沉船事件和延坪島炮擊事件的發生,朝韓雙方的矛盾升級轉移了人們的視線,加深了日本與韓國的戰略警覺,時間僅僅過去一年,普天間機場的問題再也無人提起,美國人成功地將人們對亞太地區的關注點,轉移到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矛盾上來。這是日本人做出購買F-35戰機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說美國人在亞太的戰略忽悠成功了。
當然,採購F-35對日本而言不是什麼好消息,採購一款作戰性能沒有得到任何實戰檢驗的飛機,承載的是巨大的技術風險,是為美國人檢驗戰機的效能。就像當年印度人採購蘇-30MKI一樣,為俄羅斯人驗證鴨式布局戰機的效能和缺陷,最終俄羅斯人在裝備型蘇-35上放棄了鴨式布局,採用了傳統的氣動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