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印媒稱印海軍未武裝到牙齒無法震懾中國海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4 09:10:19  


資料圖:榆林港內的中國海軍171艦。
  中評社北京3月14日電/環球網消息:據《印度時報》近日報道,印度政府在談及應對中國的話題時,經常會提及打造海軍力量之事。不過,受印度國營造船廠生產能力低、建造速度慢以及艦船數量少等因素的影響,印度海軍實力不盡人意。受此影響,即便印度不久後接收了俄制“阿庫拉”級核潛艇,它仍然無法震懾實力不斷增長的中國海軍。

  報道稱,印度海軍總部或許夢想著將來能夠擁有一支像美國海軍艦隊那樣的遠征部隊,但是其當前部隊的水平還遠遠無法滿足該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因為印度國產戰艦的生產出現延誤以及俄羅斯造船廠的能力下降——過去,俄國船廠一直是印度海軍的支柱。因此,在遠征部隊方面,印度只有一艘已經服役50年的老航母“維拉特”(Viraat)號可以依賴。

  報道稱,儘管多次出現延遲以及有關費用的爭吵,但是俄羅斯仍然需要向印度交付“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而印度國產防空艦仍處於基本發展階段。這主要是因為印度國產艦船的建造受制於該國國營造船廠,而這些造船廠無法滿足生產進度,致使重要項目被推遲。印度官僚機構偏向於同國營造船廠做生意,而對造船領域的私營業者懷有天生的不信任,儘管這些私營造船商的能力已經得到驗證。受此影響,雖然印度計劃到2022年時,將其艦船數量增至150-160艘,但是因為現有工作量巨大以及生產能力低的關係,印度國營造船廠根本無法趕上建造速度。而且,繁瑣的採購程序和過時的機械也使得這一問題變得更加複雜。例如:

  * 三艘“什瓦利克”級護衛艦的生產工作始於2000~2003年,合同規定的交付日期為2008~2009年。不過,直到十年後,其中兩艘護衛艦才交付,而最後一艘仍在等待交付。此外,每艘護衛艦的成本從1998年1月的225億盧比(4.48億美元),增加到了現在的900億盧比(17.91億美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