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媒體觀察:聽韓國人“郁悶”談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4 00:33:32  


韓國首爾街景
  中評社北京3月14日電/飛機從北京起飛,一個半小時就能抵達首爾,這讓近日隨國際記者團訪韓國的記者成了外國同行們羨慕的對象。據韓國官員介紹,韓中建交只有20年,但往返韓中之間的航班每周大約900個,比韓日、韓美間航班的總和還多。然而在首都圈距離如此近,人員往來如此多的情況下,兩國民間情感卻似乎日漸疏遠。過去一個月,因“脫北者”問題批評中國的報道在韓國媒體上幾乎天天可見,位於首爾市中心的中國使館幾乎是所有外國駐韓使館中最熱鬧的,一些人把到那裡抗議搞得像上班。一名駐韓英國記者以此判斷說:“韓國社會的反華情緒在升溫。”韓國官員被問及此事時則強調“接觸多了,摩擦自然難免”。環球時報文章稱,記者接觸的首爾市民都否認有厭華情緒,但讓他們用一個詞形容中國,多數人選擇“傲慢”。

  談及中國,許多人提到“傲慢”

  “停止遣返‘脫北者’的抗議,中國外長你聽到了嗎?”3月3日,中國外長楊潔篪結束訪韓的第二天,韓國《朝鮮日報》以此為題的社論對中韓在“脫北者”問題上溝通不暢表示不滿。這一天是記者受韓國政府邀請隨國際記者團參訪韓國的最後一天。在韓國一周,“脫北者”無疑是韓國輿論最熱的詞,《朝鮮日報》、《中央日報》、《東亞日報》等韓國報紙對此事的熱炒每日不斷,篇篇提及中國。

  不僅是“脫北者”,去年12月,“中國漁民刺死韓國海警”事件也曾激起韓國媒體連篇累牘地譴責中國,中國漁民被稱為“海盜”,保守團體喊著“不能放過傲慢放肆的中國”的口號圍堵中國使館,一些韓國報紙頻繁施壓,要青瓦台對華強硬。

  “在韓國媒體如此密集批評中國的情況下,您是否擔心中韓民間敵對情緒升級?”聽到記者這一問題,韓國統一部次官金千植回答說,韓中之間是有摩擦,但這是因為兩國間人員往來和經濟交流在增多,接觸多了摩擦在所難免,韓中政府間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渠道。

  一些常駐首爾的外國記者的判斷則不像韓國官員那樣樂觀。英國《金融時報》駐首爾記者克裡斯蒂安說,在首爾工作3年多來,個人感覺“韓國社會的反華情緒在上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